时间:2013-06-0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合作社(公司)的奶加工业组织形式在新西兰被很快复制,19世纪末新西兰的奶制品合作社已经超过400家。新西兰的奶制品产量早在19世纪已超过本国的消费需求,通过国际贸易销售到全球,乳业遂成为新西兰工业化和国际贸易的支柱。 数百家合作社对外做生意显然有点乱,不利于一致对外,较易被贸易对手各个击破。新西兰政府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成立乳品出口生产控制局(也称乳品局),主导新西兰乳品出口贸易。 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西兰政府对乳业更多地采取市场导向政策,最直接的重大举措是1984年取消了对乳业的补贴。与此同时,自30年代始新西兰乳品局已经在全球建立了19个分支和合作机构,新西兰乳品局成为20世纪全球最大的乳品营销网络运营商。为避免同行业恶性竞争,曾经数量庞大的500余家合作社在集约化经营的力量驱使下逐步整合成几家合作社,1996年乳品局的资产也移交给合作社,进一步强化乳品业的规模化整合。21世纪初年,新西兰乳品业的95%资产归集于两家公司:新西兰乳品集团和KIWI乳品合作公司。 2001年,原新西兰乳品局、原新西兰乳品集团、KIWI乳品合作公司再次整合,在新西兰84%的奶农支持和参股下大名鼎鼎的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诞生,它在中国有一个很讨巧的中文名:恒天然公司。恒天然的奶粉品牌安培(婴儿奶粉)、安满(孕妇奶粉)在热闹非凡的中国配方奶粉市场消费者中家喻户晓。 以田园牧歌般的一万余放牧户为基础单元,以合作经济为连接材料,架构起一个统领全国乳业面对全球市场的巨无霸公司恒天然,这就是新西兰牛奶产业的历史和现状。 但是,新西兰乳品也有败走麦城之鉴。 震惊世界的中国河北三鹿公司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中,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作为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显然未能尽职尽责,给其参股的合资企业提供跨国乳业巨头应该关注的食品安全控制强化制度建设和足够的专业指导。 令人担忧的是,一直以奶牛在天然环保草场放牧,牛奶品质上乘为卖点的新西兰奶粉,少部分产品中被证实检出含有双氰胺残留物,提交这个检测报告的乳品企业正是新西兰乳业的巨无霸恒天然。一时间世界舆论哗然,认为可能牵涉到全球近六成的奶粉市场,因为世界上诸多奶粉大品牌都在采用新西兰原料,包括明治、惠氏等巨头。 双氰胺目前尚无残留量标准,但确认其被长期食用后有毒性。中外农牧业专业人士一致认为,双氰胺是牧草施用化肥后被奶牛食用导致牛奶含有。新西兰官方亦证实,有约占5%的大约500个牧场施用了化肥,以期增加牧草的茂盛程度,这标志着以不使用化肥为传统的新西兰奶牛牧场已经从天然化开始向工业化方向异变。 神牛与掺假 世界牛奶产量第一的大国当属中国的邻居印度。 印度教奉牛为神,故而在印度牛的生存环境甚佳,印度教徒不食牛肉,牛在印度的增殖环境得天独厚。目前印度蓄养了约3亿头牛,这个数量居世界第一,澳大利亚的牛蓄养量仅为印度的十分之一,牛肉产量却与印度匹敌,说明印度绝大多数的牛快乐地活着直至自然老去。 世界上最庞大的牛群在印度,这些牛群必定也有一个令人愉悦的天性“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们每年为印度带来一亿吨牛奶,这个数字也居世界第一。 印度地处热带,主要饲养适合热带气候的水牛,则印度牛奶主要也源自水牛,在中国南方如广东,水牛奶也是很受欢迎的特色奶品。 印度人视牛奶为天赐礼物,据考证印地语(印度官方语言)中“牛奶”和“母亲”两个词经常联用,组成复合词“牛奶母亲”。印度教徒忌讳杀生,崇尚素食主义,其极端者认为鸡蛋可以孕育新生命,连鸡蛋都不吃。但客观上人体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宗教禁忌最少的牛奶成为印度人日常营养品的首选。印度人不吃肉但不能不喝奶,甚至无牛奶不成宴席,印度城市早晨的街景就是络绎不绝去奶站买牛奶的市民,有人一次就买几公升。 上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发起“白色革命”,全力推动印度奶业发展,为此成立了专门机构:印度国家乳制品发展委员会(NDDB),1987年印度进一步以法案的形式规定了NDDB的职能和规划。 NDDB把“白色革命”的理念具体化为洪流计划,所谓洪流计划的实质是培育奶业的基本生产单元:奶农。印度农民普遍贫困,奶牛养殖的资本门槛低,可以小规模养殖,印度人对牛奶的消费需求高,奶农亦可获得稳定收入。 印度人口与中国差不多,已达12亿,印度人均牛奶消费量是中国的三倍,而这个消费的资源基础主要由印度本身的奶业支持。消费和生产二者叠加,则印度既是产奶量第一大国,亦是喝奶量第一大国。 |
上一篇:比利时人如何养殖奶牛
下一篇:荷兰调查奶粉非法入华事件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