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几大禽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2.1 新城疫(ND) 2.1.1 新城疫流行趋势 当前发生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主要属于基因Ⅶ型,该型病毒近年来发病日趋广泛严重,已突破原有易感禽类品种,引起水禽如鹅、鸭的发病;是我国流行优势毒株。临床发病主要集中两个阶段,20—40 日龄和产蛋高峰期(200~300日龄)。 2.1.2 产蛋鸡群发病:产蛋下降,20%—40%;蛋壳质量变差,合格种蛋减少;受精率、雏出率降低;利用发病鸡群产的种蛋孵的鸡苗,雏鸡ND发病率明显升高。 2.1.3 重视雏鸡ND: 发病的鸡群多来自同一批鸡苗:发病多在4—10日龄;病鸡伸颈喘,死亡快,死亡率高;解剖症状不典型,似药物中毒,后期见腺胃乳头出血。 2.1.4 防治: 1—3 日龄:C30-H120,0.5—1头份,气雾、滴鼻点眼; 7—8 日龄:N9(rL-H9)-H120 1头份,滴鼻、点眼,ND-H9-rVP2 0.4毫升/羽; 35—40 日龄:L-H120,1头份滴鼻、点眼,ND+IC(A+C)0.5毫升/羽; 80—90 日龄:CS2 1—2头份注射; 115—120 日龄:L-H52,1 头份滴鼻、点眼,ND+IB+EDS 0.6毫升/羽。 鸡群开产后:140日龄:CS2(克隆 I 系)2头份注射,每4—6 周易邦HC饮水/滴口,每8周 ND灭活苗注射。发病紧急接种:新城疫可用3倍量CS2/Lasota 肌肉注射(不可用饮水!)。种鸡在接种Lasota的同时,可加注一针新城疫油苗,效果更好。 2.2 禽流感 2.2.1 禽流感的流行趋势:我国存在两种谱系的禽流感变异株即2.3.2谱系变异株和7.2谱系变异株,当前,南方主要是2.3.2谱系变异株,北方主要是7.2谱系变异株。从禽流感的病原学监测,通过大量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lade7.2和2.3.2毒株呈增加趋势,是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优势毒株,而原来占优势的2.3.4毒株在明显减少。另外,禽流感可能会出现南北两个相对独立变异趋势, 而不是像以前禽流感变异总来自南方水禽, 然后再传播到鸡上,再从南方传到北方,这可能使禽流感变异更加复杂。主要发生于产蛋的鸡群,尤其是上高峰和高峰期产蛋鸡中,但雏鸡和育成鸡的发生和以前相比有增多趋势,商品肉鸡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在水禽饲养多的地方,商品肉鸡发病率高,且多为Clade2.3.2。 2.2.2 禽流感疫苗选择依据以下三个标准 变异快且呈多样性—针对性和多价疫苗效力—高抗体高保护,抗体与发病呈负相关。 疫苗副反应—影响生产性能 研究表明,选用针对2.3.2和 7.2谱系防疫疫苗株Re-6+ Re-4+变异株联合使用,效果较好。 2.2.3 免疫程序 各鸡场可根据饲养方式、管理水平、污染程度和季节不同等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免疫程序,建议程序如下: 15日龄: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0.3—0.5毫升/羽; 50日龄: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0.5毫升/羽; 90日龄: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0.6毫升/羽; 开产前2周:重组禽流感病毒 H5 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0.6—1毫升/羽; 开产后根据抗体检测进行免疫或 2—3月左右免疫一次,0.5—1毫升/羽。 2.2.4 使用方法:2℃—8℃贮藏,用前25℃—30℃预温,并充分摇匀, 颈部后段1/3 处皮下注射或浅层肌肉注射。 2.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2.3.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 直接危害:死亡率增加,淘汰率增加,增重下降,饲料利用率下降。 间接危害:抑制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产生;增加鸡新城疫、鸡禽流感 H9、 鸡马立克氏病、 鸡传染性贫血及大肠杆菌病的严重性,诱发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坏死性肠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