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9-1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猪场的生产效益主要靠管理,疾病控制仍然靠管理,过多地着眼于防病、治病的技术反而病越来越多、越来越重,须要“看病不是病”,病在管理中。对于高热病,病原控制是防制的根本,猪场内要尽力、有效地消灭、隔离、限制病原,规模化猪场对于发病猪有 “五不治”的原则,即:无法治愈的病猪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治疗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治愈后的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猪不治。猪场执行“五不治”,猪群的健康状况会明显提高,烈性传染病被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下降,经济效益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猪水平还不高,据统计,规模化养猪只占到养猪总量的32%左右,大多数仍以中小养殖场、农村散养为主,在饲养方式、养殖理念、防疫灭病等方面与规模饲养存在较大差别。就散养户来讲,即使猪场发生了高热病也不会采取“五不治”的淘汰方式,而是采取紧急预防、紧急治疗的方式减少损失。 猪瘟、兰耳病、圆环、口蹄疫是影响养猪生产主要的病因,据抽样调查,猪瘟阴性率约14%,兰耳病阴性率约16%。从2006年以来发生的高热病治疗病例来看,使用香港新亚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的高热八联抗、高热八联清,治疗由猪瘟、口蹄疫、伪狂犬、圆环、蓝耳、细小、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高热性、传染性、病毒性疾病,收到了较好效果,治愈率达95%以上,对前期、中期病例可以达到一针治愈,收到市场推崇。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及猪肉产品占世界总量约50%,但在产品质量方面不是养猪强国,养猪生产方式、规模化、集约化及标准化和产业化等方面都是制约养猪强国发展的根本因素。中国养猪业走向世界养猪先进行列,要从总量上加以控制,加快养猪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应用科学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使中国养猪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将硬件建设、免疫、高技术研究为工作重点,而疫病的发生主要决定于病原,疫病的控制依赖于许多基本技术、方法、成果的可靠性,如流行病学调查、病原监测、抗体检测、诊断、疫苗等,病原是否肆虐关键决定于人的管理。培养对产业有责任感和专业水平的管理人和对社会公共责任有参与意识的企业人是现代化畜牧业的基础,当前高风险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并不是现代化,我国建立现代化畜牧业生产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
上一篇:仔猪死亡率过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