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非典型猪瘟的病性特征与防制对策

时间:2012-06-0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兽医导刊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一、概述   
    猪瘟自1833年美国俄亥俄州首次报道以来,己有178年的历史,在与猪瘟(OlE定为A类传染病)作斗争的漫长岁月中,人们付出了艰苦努力与巨大代价,我国周泰冲等1954年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消灭与防控本病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C株(K株)苗被许多国家引入而消灭了猪瘟,目前还有36个国家有猪瘟,而我国作为优质高效C株疫苗研制的首创国家,猪瘟还较普遍发生,不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影响产品外销。有些曾宣布消灭了猪瘟的国家(荷兰、比利时、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等),近年又有重新发病的报道。皆因交通、旅游、国际经贸发达和人员来往频繁有关。我国旧的猪五大传染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口蹄疫、喘气病)和现今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五大传染病(猪瘟、五号病、伪狂犬病、兰耳病、II型圆环病毒病)均以猪瘟为首,所以这方面的相关报道累见不鲜,为了更准确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控此病,意念驱使我撰写此文,以供业界参考。  
    二、非典型猪瘟发生与流行的原因 
    1.疫源扩散,首当其冲。作为甲类传染病的猪瘟,一旦有了疫情,必须坚决果断,严格控制,封锁,隔离、消毒、毁尸是必要的法定措施,尤其病死猪的销毁和无害化处理很难在民间彻底施行,因检疫不严,不少带毒的亚临床猪和隐性感染猪卖入屠场,个别不法分子私宰乱收瘟猪,在运载、加工、销售、洗涤......过程中无处不散菌散毒,杜绝传染来源,消灭传递因素从何说起?为什么国道两旁,交通沿线,城郊附近和喂稍水猪的猪场容易发生与流行,不言而喻。
    2.消毒不彻底。不管卖肥猪或猪苗(仔猪)都须全进全出,并三次消毒后再进新猪,消毒设施除大型猪场较正规外,许多中小型专业户猪场还没有消毒池,更未形成洗手、更衣的习惯,还有的人用干石灰洒遍舍地,造成浪费,起不到消毒作用,消毒药选择与使用中存在误区,浓度、用量、方法都不规范,怎能灭绝病源呢?  
    3.免疫程序紊乱,如果母猪带毒有持续感染,仔猪因受到垂直传染发生免疫耐受,如果过早给未断奶仔猪免疫,没有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使疫苗虽然接种,但免疫失败,如果只有初免没有双月龄的加强免疫,首免免疫有效期过后会留下空档。给野毒入侵带来机会。如果只重免疫、不重监测,不了解猪体内抗体消涨情况,给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带来盲目性。不少养猪户从外地收购猪苗进场后,不立即施行进场免疫,无法杜绝带毒猪的外源传染……,凡此种种都说明免疫程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制定合理的、具有个性化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必须认真、全面、仔细考虑。  
    4.免疫疫苗质量很重要。现在制造猪瘟疫苗的厂家太多,品牌杂乱,有的质量差的原因是因组织培养时(技术环节很多)病毒生长癖薄或制脾淋苗时免体定型热把关不严,使疫苗MID (最小免疫感染量)不足,致使疫苗质量不合格。或疫苗包装不严失真空,或运输保管中温度过高,引起疫苗失效,用户打了"白水针"。  
    5.免疫剂量不足。双月龄仔猪细胞苗4头份,母猪6头份,己发病紧急接种还须加倍。雇辩言号需1~2头份,母猪2~4头份:高能苗按说明,必须剂量恰到好处。
    6.注射技术不精,针头太短,大猪注在皮下脂肪;在对猪群防时发生漏注、重注;疫苗稀释后时间太长,(必须在3 h内用完)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7.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如皮质类激素(地塞米松)、磺肢类、映喃类药物或滥用抗生素都会造成免疫失败。   
    8.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存在(如蓝耳病、II型圆环病毒病、饲料玉米发霉的黄曲霉毒素中毒,都能抑制免疫系统,造成猪瘟疫苗免疫失败。 
    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缺少免疫应答反应感染野毒后,会因猪瘟病毒毒力强而引发典型猪重. 2010年眉山、乐山地区的高热症一反常态,急、快、重、大、发病急,传染快、病重、死亡率增高,章是因为蓝耳圆环带毒猪混合感染猪瘟而损失惨重。   
    9.病毒在抑制环境中,反复继代,也是温和型猪瘟发生的原因,免疫注射常年进行,但猪的免疫力有所产生而又不坚强,抑制病毒药或干扰素的使用,使病毒毒力有所受措而又未完全失去致病力.所以发生非典型猪瘟。   
    10.饲料品质低劣,饲养管理粗仿,营养不良、高温高湿、卫生不佳所致猪只体质下降,非特异性去抗力降低,给猪瘟病毒入侵大开方便之门。因此营养免疫健康养殖可大大减少疫病的发生。   
    三、非典型猪瘟的病性特征   
    猪瘟在上述病因条件下发生与流行,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流行型式转变为散发柱,而且年龄愈来愈小,成为周期性,区域性、散发性、潜隐性(亚临床感染)乃至波浪性地发生。症状缓和,病理变化不典型,病程延长、死亡率降低, 2000年我国有十几个省、区发生非典型猪瘟。2009年全国大多数省市有此病,病程20~50 d,死亡率仔猪90%以上,种猪、肥猪20%~50%,猪只带毒率3%~20%~40%,其症状为:
    仔猪--如因垂直感染,胎猪因流产全部死亡,或出生后发热、下捕、颤抖,陆续全窝死亡,断奶仔猪(3~8w)死亡逐渐减少(10%~40%)。有的在哺乳期间发热,下捕、眼结膜炎,不吃奶、脱水死亡,很容易被误诊为黄、白病(因拉躏)抗菌药无效, 3~8w龄仔猪厌食,喜扎堆,精神沉郁,剖检见胃肠充血,肺充血或出血,因母猪带毒持续感染所生仔猪肾脏变形有凹陷、萎缩,有的肋骨软骨交界处有钙化横线。不死者,生长缓慢,发育停滞沦为僵猪。 

上一篇:鹅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

下一篇:宠物难产的助产方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