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考试 > 文章

执业兽医考试《兽医微生物学》重点难点汇总

时间:2012-04-2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第22章 病毒的复制
    根据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观察到病毒具有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特异性吸附是病毒表面的分子与细胞的受体结合的结果,血凝作用的本质也是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穿入与脱壳可发生在胞浆膜、内吞小体及核膜,因病毒种类而异。在隐蔽期病毒进行活跃的生物合成,此时完成mRNA的转录及蛋白质的合成。病毒转录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特点。翻译的蛋白质有的尚需后加工,如糖基化、酶裂解等。结构简单的无囊膜20面体病毒的衣壳可自我组装。大多数无囊膜病毒在细胞裂解后释放出病毒颗粒。有囊膜的病毒则以出芽方式成熟并释放,有细胞膜出芽及外吐两种形式。
    第23章 病毒的遗传与进化
    病毒自发性突变的类型有基因组变异与表型变异。前者包括点突变、核苷酸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缺损型干扰突变株是突变的一个特例。RNA病毒的突变率远远高于DNA病毒,有的形成准种。病毒人工诱变的常用技术是定点诱变。基因重组是两种或两株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的变异,包括分子内重组、重配及复活。在实验室中常可见病毒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所致的补偿作用、表型混合等。兔的粘液瘤病毒是与宿主共同进化的例证,甲型流感病毒则是通过抗原性转移及漂移实现变异与进化的典范。
    第24章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细胞培养是培养病毒最常用的技术,可用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株或传代细胞系,一般作静置或旋转培养,因病毒与细胞的种类而异。病毒感染细胞可产生子代病毒,也可能为顿挫感染;可引致杀细胞变化,也可致非杀细胞变化或转化。杀细胞变化的表现为细胞病变(CPE),涉及细胞膜或细胞骨架的损伤。病毒可使细胞坏死或凋亡。某些病毒与亚中和水平的抗体结合反而可以促进病毒对细胞的感染。空斑试验是病毒克隆、定性与定量的重要手段。致非杀细胞变化的病毒通常为持续性感染。某些病毒则可产生特征性包涵体,具有诊断价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可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反过来又干扰其它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并无病毒特异性。宿主细胞可通过RNA干扰,产生抗病毒效应,则是近年来的重要发现。
    第25章 病毒的致病机理
    病毒感染可对宿主组织和器官造成直接损伤从而致病,但也可能并无组织器官损伤,而致病理变化或易发生继发感染。除急性感染外,多数病毒可引致持续性感染、潜伏感染、长程感染或迟发性临床表现的急性感染,各有特点,但都属于持续性感染的范畴。引致免疫系统损伤是病毒致病的重要机理,感染的免疫细胞及临床表现因病毒而异。病毒蛋白质与宿主细胞成份的相似性是分子模拟的基础,分子模拟为某些病毒感染引致自身免疫病提供了解释的依据。
    第26章 病毒的检测
    动物病毒检测最经典的手段是分离与鉴定病毒,此外还包括病料的采集、接种与培养、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血清学与分子学鉴定等基本过程。测定病毒滴度的方法常用空斑试验和终点稀释法。电子显微镜技术可直接检测样本中的病毒颗粒,血凝试验用于检测具有血凝特性的病毒。常用的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染色技术、免疫沉淀与免疫转印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病毒核酸的检测可直接提供病毒存在的证据,主要有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杂交、DNA芯片技术。
    第27章 双股DNA病毒
    痘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科、虹彩病毒科、疱疹病毒科及腺病毒科的成员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线头病毒科、杆状病毒科、多瘤病毒科及乳头瘤病毒科的成员基因组为环状双股DNA病毒。痘病毒是结构最为复杂的病毒,哺乳动物的痘病毒与禽类的痘病毒不能交叉感染。痘苗病毒有较宽的感染谱并对动物有致病性,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及副痘病毒是绵羊与山羊的重要致病病毒,鸡痘病毒危害鸡。非洲猪瘟病毒是重要检疫对象,形态与虹彩病毒相似,但DNA结构与复制类似痘病毒。疱疹病毒具有持续感染的特点,分三个亚科;有的有重要的致病作用,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伪狂犬病毒,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鸭瘟病毒等,鸡马立克病毒等还可致肿瘤。许多腺病毒能凝集红细胞,纤丝是物质基础;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等有致病性。线头病毒科的白斑综合征病毒是对虾的主要致病病毒。杆状病毒则作为表达载体得到重视和应用。
    第28章 单股DNA病毒
    对动物有致病性的单股DNA病毒分布在细小病毒科与圆环病毒科。细小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线状,病毒结构蛋白形成的框架结构决定了病毒对环境的稳定性,病毒的复制依赖细胞的分裂。犬、猫及猪的细小病毒均具有重要致病意义,鹅与番鸭的细小病毒病在我国值得重视。圆环病毒是单股环状的DNA病毒,是已知最小的动植物病毒,最有代表性的是鸡贫血病毒及猪圆环病毒。前者引致鸡T细胞凋亡,导致免疫抑制;后者与猪的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有关。
    第29章 具有反转录过程的病毒
    反录病毒科与嗜肝病毒科的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具有反转录过程。反录病毒的基因组为二倍体正链单股RNA,具有gag、pol及env基因等。复制缺陷型的反录病毒则具有v-onc基因,缺失env基因。反录病毒科包括正反录病毒亚科及泡沫反录病毒亚科,前者有6个属,甲型反录病毒属的禽白血病/肉瘤病毒、丙型反录病毒属的猫白血病病毒、丁型反录病毒属的牛白血病病毒均是有代表性的重要成员。慢病毒属的研究最为深入,绵羊的维士纳/梅迪病毒、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猫免疫缺陷病毒均有重要的致病意义,动物慢病毒的研究对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有参考价值。嗜肝病毒科为单分子环状DNA病毒,未发现对动物有重要致病意义的成员。

上一篇:执业兽医考试《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之三

下一篇:2012年执业兽医考试全科模拟题(基础科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