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3-0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国际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1、口蹄疫及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黏膜、唇、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溃烂。 口蹄疫病毒有7钟血清型,对动物威胁最大的为O型,口蹄疫病毒为高度可变异病毒,在流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特别是易感动物免疫状态的影响,容易发生某些变异。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冬季在冻结粪块中可越冬,如果在低温和有蛋白质的环境下可长期存活,水疱中的病毒在50%的甘油生理盐水中与5℃的环境下可存活1年以上。1%-2%的氢氧化钠、30%草木灰水、12%甲醛溶液、0.2%-0.5%过氧乙酸、4%碳酸钠均是良好的消毒剂,短时间内即可杀死病毒。腌制(salting)、酚、酒精、氯仿等消毒剂对口蹄疫病毒不起作用。 2、流行特点 近年来部分地区猪口蹄疫逐步表现出发病率平稳,但死亡率却趋于增高的态势,尤其是近3年来个别地方发病猪与以往病猪比较在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及病情控制等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口蹄疫的流行的周期性特点发生了变化,由从前的地方性大流行到现在的小区域个别发病;(2)由秋末、冬、春是常发病季节,春季最为流行,夏季很少发生,到现在的不分季节均有零星发生,只是夏季病死率低于冬季死亡率;(3)由从前的潜伏期1-2d,主要表现蹄部、口腔、鼻盘等部位的典型症状变为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4)仔猪发病由先前的肠炎、心肌炎到现在的心肌炎比率增大,而且心肌炎的发病群体也有所扩大,育肥猪心肌炎的死亡率已升高;(5)无明显的口蹄疫症状。这就使得病猪在强应激或药物注射后迅速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延误了对口蹄疫的有效预防时机。 3、防治措施 针对口蹄疫的上述现象,为减少本病的发生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建议采取如下预防和治疗措施:规模化猪场在口蹄疫多发和高发季节,一般多采用预防注射、隔离封场、消毒、减群等技术进行预防,在发生疫情后常采用有限扑杀、局部封锁、紧急免疫注射、消毒、注射高免血清或康复血清等措施加以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3.1控制外部疫源入侵 种猪的调入必须要从无口蹄疫场引种,引种时要做好种猪及运输工具的检疫和消毒工作,引进猪隔离饲养30日后经检疫合格方可并群,同时建立定期、快速的动物疫病记录报告制度。 3.2制定合理、有效的防疫程序 (1)接种疫苗佐剂O型浓缩灭活苗:母猪配种前接种2次,中间间隔21天,气候转冷时加强免疫1次,每次3mL/头;经产种母猪、公猪每3个月接种1次,每次接种3mL/头;仔猪75日龄接种2mL/头,100日龄加强接种3mL/头。 (2)疫苗免疫接种时使用抗病毒 号(0.2mL/kg体重)配合疫苗分开肌肉注射,减少疫苗应激,提高疫苗的免疫效价。 (3)对发病猪多采用对症疗法,以促进创口的愈合。临床症状不明显,减食或不食的病猪,用丰强先锋(0.1mL/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3-5d,同时配合饮水中加消毒灵;口腔、鼻盘、蹄部、乳房症状明显的病猪,用抗病毒 号+强效阿莫西林+恩诺沙星(0.2mL/kg体重)混合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同时配合碘甘油创口处涂抹,口腔内溃疡用生肌散撒布;病猪恢复期,用水溶性阿莫西林(250-300ppm)+消毒灵(每袋拌水约500kg)连用7-8d。 (4)发病期间,用丰强双杀(1:800)、0.2%-0.5%过氧乙酸交替使用,带猪消毒,1次/d,空栏及病死猪栏用2%-4%火碱溶液冲刷浸泡。 (5)加强猪场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垃圾,及时灭鼠、灭蚊、灭苍蝇,工作人员要防止狗、猫、鸟等动物进入猪场。员工要严格执行规章程序,做好自身消毒工作,对外来人员、车辆全面冲刷,消毒彻底后方可进入养殖场。气候转冷和发病期间务必做好猪舍内的保温防潮工作,同时注意通风,有光照更佳,对于预防本病的发生和病患猪的康复均有益。 有了上述知识,可以针对性对发生口蹄疫病毒的流行情况进行预防和控制,各地情况不同剂量有少许差别。 |
上一篇:规模猪场仔猪腹泻的预防控制策略
下一篇:提高猪群抵抗力是防猪腹泻的关键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