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5-2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网站 - 小 + 大
三、免疫程序不合理 这是免疫猪发生猪瘟的主要原因。接种猪瘟疫苗的母猪产仔后,经过母乳将母体的抗猪瘟抗体传递给仔猪,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仔猪1日龄中和抗体滴度在1:512以上,10日龄时中和抗体滴度在1:128以上,15日龄下降至1:64以上,这期间保护率为100%;20日龄抗体滴度下降至1:32,保护率为75%,此时为免疫的临界线;30日龄时抗体滴度下降至1:16以下,无免疫力。母源抗体与活毒疫苗免疫率关系是1:32以下100%可获免疫,1:64—1:512免疫率50%,1:1024以上则免疫无效。母源抗体价越低,疫苗免疫效果越好。因此疫苗接种期最好选定在仔猪保有的母源抗体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又能防御病毒侵袭的期间,即仔猪母源抗体为1:8—1:64的期间进行。如果新生仔猪有母源抗体的存在,且抗体水平未降到适当水平(中和抗体滴度1:32 ),就给仔猪接种疫苗,这样就会造成母源抗体封闭,破坏猪机体的被动免疫,从而发生猪瘟。也有的仔猪21-25日龄接种了疫苗,从此再也没有免疫接种;由于仔猪体内尚残留部分母源抗体,能干扰疫苗的免疫力,免疫时间较短,抵抗不注病毒侵袭而得病。也有的仔猪在60日龄断奶,在家注射了猪瘟疫苗,到市场又重复注射1次。这些猪由于上次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相应的抗体没有降到一定水平而过早接种了与上次抗原性质相同的疫苗,结果部分疫苗被机体内残留的那部分抗体所中和,致使猪只产生的免疫力低而发生免疫失败。 因此,有条件的猪场应对母源抗体水平进行普查,从其平均值来制定疫苗的免疫程序。一般来说,在无猪瘟流行的地区,仔猪于60日龄免疫接种一次,维持至出栏;在猪瘟病情少,污染程度小的地区,仔猪以2次免疫为宜,即21-25日龄首免,60-65日龄2免,一年内不再重复注射;在猪瘟常发地区,可采用超前免疫的方法,即在仔猪出生后哺乳前2-3小时注射1头剂量的猪瘟疫苗,60-65日龄再接种一次,一年内不再重复注射。 四、潜在性感染 猪瘟病毒感染猪只后,处于潜伏阶段,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如果这时给这种假定健康猪接种疫苗,会出现严重的反应。呈现临床症状,继而发生死亡。所以,在接种疫苗之前,应该对猪群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有无接种的必要,猪只注苗4天后即可产生坚强免疫力。对可疑有猪瘟病区,可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对未发病的猪作紧急预防注射,但这具有危险性,已感染猪瘟病毒而处在潜伏期的部分猪只注射后会加快发病,导致死亡,所以注射前应对畜主讲清楚。 五、药物及其饲料添加剂的影响 抗菌素中的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和磺胺类药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有些养猪户为预防猪的疾病,在猪只免疫接种前、后使用氯霉素、卡那霉素、痢特灵、磺胺类药或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因此,为确保免疫接种效果,应在猪只免疫接种前、后一周,不得使用能抑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药物及该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以免影响机体的免疫就答。 六、个体因素 猪的饲养管理差,营养不足,或接种时患有某种疾病,以及猪体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和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均会影响机体的抗体合成而降低免疫力,也能使免疫猪发生猪瘟。 七、防疫措施 预防接种固然是控制猪瘟流行的主要途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综合性防制措施。在农村普遍存在防疫注射可“一针定江山”的错误思想,认为只要接种了疫苗便不会发病,对病猪不进行隔离、封锁、让其自由乱跑,有时还将病死猪肉尸上市出售;或把病死猪随意抛于野外,污染环境,加快了病源的传播;还有不少农户,养的猪发病死亡后,周围环境、猪舍不经过消毒处理,便将新购入的猪饲养其中,如此恶性循环。使猪瘟时常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应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加强检疫,猪舍、运动场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严防猪瘟病毒存在猪群周围造成潜在性威胁。早期发现疫病,及时作无害处理;禁止病猪进入市场买卖、食用,防止疫情扩散。 |
上一篇:猪病疫苗应用之我见
下一篇:家禽的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