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多年来,我国在认真贯彻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和预防接种,猪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下降。然而,在高密度免疫接种情况下,免疫猪的猪瘟病时有发生。 接种猪瘟疫苗的猪,为何还会发生猪瘟呢?对此,我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引起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概述如下: 一、疫苗方面的问题 1. 疫苗本身质量差,生物药品厂生产的疫苗绝大多数质量都是合格的。但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厂家生产的猪瘟冻干苗有失空的现象,基层兽医人员缺乏这方面的认识,临用前对疫苗不进行检查,不管失真空与否,一律当做合格疫苗使用,必然导致免疫失败。 2. 疫苗保存温度不当。猪瘟冻干疫苗要求低温保存,而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的日期亦有不同,按规定,估存期从制造日期起,于-15℃冷冻条件下保存,有效期限为1年;0℃-8℃冷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于是8℃-25℃阴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10日。然而,基层兽医人员往往忽视了疫苗的保存温度与有效期的关系,到县或乡兽医站取疫苗时不带保温瓶,取回又放在冰箱下层;农村停电时有发生,保存温度不稳定;防疫员进行防疫时,走村串户,野外操作,把稀释的疫苗随便在常温下放置,即使高温天气也是如此,这样疫苗效价便会降低,可能使免疫猪发生猪瘟。 3. 使用将要失效的疫苗。猪瘟疫苗是直线供应的,在农村由于各自然村分散存在,路途遥远,加上长途的运输温度变化无常,上级业务部门运送来的疫苗往往是将要失效的;疫苗到村兽医员手中后,又不能按规定温度暂存,可能使这快要失效疫苗效价降低。使用效价低的疫苗免疫,虽然免疫了,但免疫力不坚强,不足以抵御猪瘟野毒的侵袭,造成免疫猪仍然发生猪瘟。 4. 使用过期稀释疫苗。近几年来,使用的“猪瘟细胞培养活疫苗”,它稀释后的降解速度加快,有效时间缩短,即稀释后,在气温15℃以下的6小时内用完,15℃-27℃应在3小时内用完。过去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使用说明书上说是“稀释后当天用完”。由于过去的习惯,有的防疫员对此不太了解,当然也就不能按此要求去做。有的基层兽医员,因养猪户分散居住,饲养的猪数量有限,有时一瓶60头份的疫苗用去一半,甚至只接种了8-10头,怕浪费疫苗,将其次日再使用。接种了这种实际上已失效的疫苗,必然会导致免疫失败。 二、技术方面问题 1. 器械消毒不严。有的农村兽医员缺乏消毒观念,预防注射时,不按要求消毒器械,有时注射器和针头仅用开水,甚至冷水冲洗一下或一枚针头连续使用,若遇潜伏期的猪瘟,不但致使针头和注射器带毒,而且会造成整瓶稀释疫苗污染或带毒感染,使防疫注射变成了带毒传播,引起注射后爆发猪瘟流行。 2. 消毒药品使用不当。防疫注射时,基层兽医人员往往只用碘酊消毒,而不用酒精脱碘或应用过多的5%的碘酊消毒碘酊未干就急于注苗,使碘酊接触疫苗,造成疫苗变质,失去免疫效力。故注射部位涂抹碘酊消毒时,一定要洒精脱碘,或不宜涂得过多,避免注射时由针头带入,影响疫苗效力,降低防疫效果。 3. 免疫接种剂量不足。根据免疫学理论,注入动物机体内的抗原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但在猪瘟防疫注射时为避免生猪乱动折断针头。基层兽医人员多用16号粗短针头颈部肌肉注射;还有的兽医员“打飞针”。这样由于针头短粗,注射时又太快,造成疫苗外逸。这样进入机体的抗原量就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