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1-01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招商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1.1.8传染性胸膜肺炎(APP) 放线杆菌主要居于猪的扁桃体,并可粘附到肺泡上皮,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或吸附并产生毒素,这些细胞毒素对肺泡巨增强细胞、肺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导致猪只产生免疫抑制。 1.1.9弓形体病 弓形虫在宿主体内繁殖,使大量的免疫细胞受到损害。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猪体免疫抑制,造成猪瘟等疫病的疫苗接种产生免疫失败。 1.2滥用药物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环素类、氯霉素和痢特灵等抗生素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如卡那霉素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新霉素和土霉素对某些疫苗免疫也有抑制作用;四环素类对巴氏杆菌菌苗免疫产生抑制。长期大量的使用磺胺类药物,可造成动物免疫系统抑制,免疫器官出血与萎缩等。地塞米松可减少淋巴细胞的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1.3应激因素 养猪生产实践证明,猪舍温度过热、过冷、猪群拥挤、转群混群、分娩、断奶、去势、换料、接种、噪音,长途运输,急促驱赶等各种应激因素,都可促进动物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影响淋巴细胞的活性,引起猪只出现免疫抑制。 1.4疫苗的问题 1.4.1剂量 就猪瘟疫苗而言,用不同剂量的C株苗免疫猪,证实免疫剂量与保护水平密切相关。剂量不足时,攻毒后不能阻止强毒在体内复制和带毒。免疫剂量提高到80~100PD50(约320~400RID,RID为兔体反应量),攻毒后能制止亚临床感染,所有耐过猪均不带毒。目前欧洲为消灭HC亚临床感染多采用加大免疫剂量的方法。欧洲药典规定用C株疫苗免疫时,肌肉注射剂量为100PD50(400RID)。我国猪瘟细胞苗出厂检验以5万倍稀释能致兔体热反应为合格,即每毫升原液含5万RID。规定的免疫剂量为150RID,折算为37PD50。这一剂量远低于国际标准,显然在HC不稳定地区应用这一剂量,不足以切断HC亚临床感染引起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我国目前核定的猪瘟免疫量为每头份150个兔体反应单位,而国外的核定标准为每头份400个兔体反应单位。因此,在我国每头猪按一头份的猪瘟免疫量显然是不够的。 1.4.2疫苗本身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组织苗(如脾淋苗)优于细胞苗,猪瘟单苗好于猪瘟联苗。绝大多数疫苗必须在低温下保存和运输。如猪瘟疫苗应在-15℃条件下保存运输,并严禁反复冻融。但基层分销商大多用冰柜0℃保存,反复冻融现象亦极普遍。这样,疫苗的质量和效价就会大打折扣。 在使用方法上,稀释后的疫苗不能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失效;用碘酊或其他消毒液消毒针头,人为杀死弱毒疫苗;用大号针头注射,导致疫苗外漏;打飞针,免疫剂量不足和漏注;用一个针头打到底,打防疫变成带毒传播。 1.5免疫程序存在缺陷也是造成免疫失败的又一原因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的关键是如何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作母源抗体水平监测,随时调整仔猪的首免时间,使仔猪首次免疫避开母源抗体干扰,而又不给野毒提供感染机会。 1.6猪瘟母猪带毒现象不容忽视 母猪带毒现象在我国是相当普遍的,造成的后果和经济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同时,先天感染猪瘟的仔猪产生后天免疫耐受性,经反复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成为持续性感染的带毒猪。如果这种猪被误作后备种猪培养,将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这样会导致猪瘟传染恶性循环链的形成。 2免疫抑制现象的综合控制 在预防猪发生免疫抑制时,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构筑起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道屏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免疫抑制的控制问题,从而保障猪只健康地生长。 2.1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特别是适合猪场情况的免疫程序,并选用经国家批准,通过GMP体系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安全、高效、优质的疫苗用于猪群的免疫预防,才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
上一篇:仔猪腹泻性脱水的补液疗法
下一篇:猪喘气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控策略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