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浅谈引起雏鸭死亡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12-01-1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雏鸭养育是养鸭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但据笔者调查,由于养殖户缺乏养殖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雏鸭死亡原因的比例较大,而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鸭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鸭者造成很大损失。而雏鸭死亡与生理特点也是密切相关的。雏鸭绒毛稀少,体小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防疫免疫,极易引起发病和死亡。因此必须针对雏鸭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鸭对环境的需要,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现将雏鸭死亡主要因素及对策简单阐述如下:
    管理因素
    温度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鸭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雏鸭28℃~32℃最适宜,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鸭常因窒息而死亡。人工拨散雏鸭扎堆,出汗多的雏鸭很容易着凉感冒,人走后鸭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鸭增多,而且雏鸭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啄毛,形成僵鸭。鸭舍温度一且超过32℃,雏鸭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鸭大批死亡。雏鸭舍保温应遵循以下原则: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夜间稍高,白天稍低;弱雏稍高,壮雏稍低;冬季稍高,夏季稍低。一般情况下,0日龄~7日龄的雏鸭舍温在28℃左右,而后随其日龄的增加每周下降2℃,但昼夜温差不能超过2℃。
    湿度雏鸭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虽不像对温度的要求那样严格,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实践证明,雏鸭舍要保持干燥清洁,相对湿度60%~70%最好,当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鸭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扎堆、呼吸困难、拉稀、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啄毛,严重时雏鸭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啄光,外观好像用热水烫过后拔净了毛一样。这样的雏鸭大多发育不良,生活力、抗病力减弱,日后容易成为僵鸭,失去饲养价值。高温高湿的环境,不仅使雏鸭的体热散失受阻,致使食欲减退,精神不佳,而且有利于霉菌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殖,饲料和垫料容易霉变,雏鸭容易得病,为防止育雏室湿度过高,要经常更换垫料,喂水切勿外溢,加强通风。如遇低温高湿,对育雏更不利,危害严重,雏鸭的体热散失快,很容易着凉得病,而且饲料消耗增加。湿度如果低于50%,那么雏鸭就会出现呼吸道疾病,雏鸭易出现脚趾干瘪、精神不振等轻度脱水症状,影响健康和生长。所以,育雏期内以温度为主要因素,把温度和湿度结合起来考虑,严格掌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对于雏鸭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舍内平地饲养,大体1周龄每平方米20只~25只,网上平养密度可稍高于地面平养。密度过大,易造成雏鸭生长不均匀,还会出现呼吸道等疾病,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造成雏鸭的死亡。密度过小,温度不易掌握,圈舍利用率低,经济上不合算。雏鸭的饲养密度应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同时也要依季节而定,冬季密度可大些,夏季要小些。
    分群在雏鸭开水、开食前,应根据出雏时间迟早和体质强弱,进行第一次分群,给予不同的保温制度和开水开食时间。开食后第二天,根据雏鸭采食情况第二次分群,将不吃食或吃食量很少的雏鸭分出来另外喂食。育雏阶段要定期按强弱、大小分群,及时淘汰病雏。健康雏鸭每群以100羽~150羽为宜,饲喂与饮水雏鸭出壳后要保证在24小时内开饮开食,随着体内剩余卵黄逐渐被吸收,雏鸭的新陈代谢日益旺盛。但因雏鸭的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所以要求所供应的饲料品质好、易消化。刚出壳的雏鸭机体含水分75%左右,若24小时内不给雏鸭饮水,雏鸭就会因严重失水而迅速出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嗜唾、眼球下陷、局部皮肤皱缩等症状。因此,对幼雏来说,及早供给清洁适温的饮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要保证一天24小时有水。在饲养过程中要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盘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摆放位置要适当,保证每只雏鸭都能吃得好、吃得适中。

上一篇:猪群腹泻的原因鉴别及防控

下一篇:浅谈猪群泪斑现象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