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2-26 点击: 次 来源:今日畜牧兽医 作者: - 小 + 大
2.5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非典型H5N1亚型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因家禽品种、年龄、抗体水平、继发感染控制、卫生条件、饲养管理水平和隔离消毒措施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白羽快大型肉鸡是目前对H5N1亚型禽流感抵抗力最弱的鸡种,原因是饲养期短,5~6周龄即上市,由于幼龄期免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效果一般较差,一般的抗体也只在3~6孔之间。一旦受感染,传播快、病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快大型黄羽鸡一般7~8周龄上市,也是较难处置的品种,就相同抗体水平的条件下,感染后比白羽快大型肉鸡发病率、死亡率会低一些,但也仍然很高。 各类产蛋鸡的育成期以及一些70~150天上市的黄羽肉鸡,在6~7周龄以下期间,由于抗体水平仍不高,所以死亡率仍较高;日龄更大阶段,由于抗体水平逐渐升高,则受感染后一般死亡率不会很高。 产蛋期的产蛋鸡中,以白羽快大型种鸡最敏感,其次是蛋用型产蛋鸡,相对而言,黄羽肉种鸡的抵抗力会好一些,抗体水平在5~8孔的鸡群,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0%。 临床表现因抗体水平不同而多种多样,抗体水平较低的临床表现与典型的急性H5N1禽流感相似。 抗体比较高的禽群,症状和病变与典型H5N1禽流感有很多不同之处,开始发病时有的会像急性禽出败,此时整个禽群表面上很健康,食料、饮水都正常,但却出现突然死亡的病例,剖检未见明显病变或只见肝肿大,表面有灰黄色坏死斑点,脾肿大、花斑状,肺呈紫黑色,但消化道大多未见明显出血,约一周后死亡率上升,腺胃乳头出血和肌胃角膜下出血,小肠黏膜出血的病例逐渐增多,卵黄性腹膜炎较为明显,输卵管充血、出血和水肿,大约3~4周后死亡率逐渐下降。 抗体水平更高一些的禽群,只有零星的死亡增多,症状病变均不明显,但从病死鸡肝、脾或泄殖腔棉拭子仍可分离到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在病鸡群的死亡和产蛋已基本或已完全恢复正常之后直至淘汰之前,鸡群仍然是带毒的,仍存在着将疾病传播到其他禽群的风险。 3、主要防控对策 3.1选择最好的H5N 1亚型禽流感疫苗 虽然目前有资格生产疫苗的厂家生产的疫苗基本上是合格的,但其中一些厂家在合格标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生产出来疫苗的免疫效果自然要比其他厂家的好得多,所以,如能不断地选择最佳的厂家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其抗体水平还是大不一样的,可能会有2~3孔的差别。 3.2选择较为科学的免疫程序 虽然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免疫程序,但在疫苗效果不很理想的现实下,能做的就是增加接种疫苗的次数,增加每次接种疫苗的剂量。经过几年的技术革新,目前生产的疫苗其毒副作用已很轻微,多免疫几次无什么大碍,即使有产蛋下降等副作用,只要能保护禽群不发病,也还是值得的。经过努力是可以使禽群抗体水平都在8孔或8孔以上,这样的禽群就是比较安全的。 3.3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相当一部分单位和个人,在防控禽流感方面似乎过于倚重疫苗而对生物安全方面关心和实施不够。从现场结果看来,在免疫接种的同时,配合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还是很有必要、很有成效的,尤其在每年的秋末至初春这段时间更加重要,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有效措施以减少病毒进入禽群的机会,包括门口关卡消毒、严格限制人员流动、道路消毒和鸡舍内每天1~3次的常规消毒等。 3.4及时发现病例并尽快确诊和上报 及时发现病例非常重要,尤其是敏感季节,一旦在禽群出现几只可疑病例时,就必须下决心及时淘汰、销毁禽群。只要动作快且严格控制病原扩散,是完全可以保证全场其他禽舍安全的。 在发现可疑病例后,应立即向上级或有关管理部门报告。 从纯技术角度看,一切对付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均适用于对付H5N1禽流感。 |
上一篇:猪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