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1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1 抗体水平 免疫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对疫苗的选择和使用,而对疫苗的选择和使用又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对雏鸡体内抗体水平的估计与免疫时间的确定。 父母代种鸡将保护性抗体传递给其子代雏鸡,由于这种“遗传”的抗体的存在,使雏鸡在早期免遭野毒攻击而发病。父母代种鸡在开产前接种法氏囊灭活疫苗后,体内所形成的抗体并不能一直保持高而持久的水平,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因此,有必要在种鸡的38-42周龄再进行1次法氏囊灭活疫苗的强化免疫,其目的是使种鸡体内保持旺盛的高水平的抗体传递能力,给子代雏鸡以足够的天然免疫力。有些种鸡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往往延长甚至不做这种巩固性免疫,而不同批次的种鸡的子代雏鸡会随着其父母代日龄的增大,母源抗体水平会降低。各栋鸡群所供种蛋是混合入孵的,若再有外购种蛋混入,则会导致同一批次孵化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有较大差异。也就是说,养殖户饲养的同群雏鸡里,母源抗体的峰值大小与衰弱程度各不相同。种鸡孵化场所提供的免疫程序表就不能准确覆盖所有雏鸡,养殖户也就很难选择正确的免疫时间,致使免疫空白在全群中交错散布,导致免疫失败。在具备条件的大型种禽企业,测定父母代种鸡抗体或子代雏鸡母源抗体滴度并不难,但在我国农村养殖现状下,误差率会很高且难以普及。 2 免疫时间 时间过早,如1-3日龄,雏鸡免疫机能包括法氏囊在内都尚未发育健全,容易因强烈的被动免疫刺激而受到损伤。时间过晚,如3-4周龄以上,雏鸡母源抗体水平正下降至临界点以下,又恰逢高发病日龄,容易导致全群发病。有的时候,虽按常规不早也不晚,但雏群体内母源抗体水平偏高,此时的人工免疫作用又会被大量中和被抵消,形成低水平期以至空白期,也极易全群发病。按照理论推断,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水平是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的,应该说,免疫越晚疫苗越有机会起作用,但自然环境中野毒感染雏鸡发病是随时的。因此,确定免疫时间,首先要了解种鸡的日龄与体况,种鸡场有义务依据自己供种鸡群的实况,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可调整的免疫程序表。其次,要根据不同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状况,由兽医主管部门或有技术设备条件的单位与个人,有选择地进行抗体水平抽检测定,发布权威信息,以为参考。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在确定免疫程序时,要依据以往发病经验,取适中的日龄。例如,首免早不能早于5日龄,晚不能晚于15日龄,与其他免疫至少要间隔4-5天。 3 疫苗毒力 按国际兽医局的规定,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分类为温和型、中等毒力型、中等偏强毒力型。 温和型疫苗的侵袭性最低,即使用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鸡也非常安全,对免疫力的产生没有不良影响,缺点是很容易被母源抗体中和。 |
上一篇:免疫应激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冬季口蹄疫的预防措施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