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新思考

时间:2011-11-2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革兰氏阴性)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常与PRRS、PCV等一起并发或继发,引起断奶前后及保育仔猪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关节肿胀。
  一、猪副嗜血杆菌的一些主要特性
  1、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
  2、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据报道:猪副嗜血杆菌的真实发病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
  3、本菌属于条件性细菌,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二、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特点
  1、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本病的传染源,目前,在不同的畜群中混养猪,或在猪群中引入新饲养的种猪时,副嗜血杆菌的存在是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导致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
  2、各种应激因素可诱发和促进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如气温突变、空气污染严重、通风不良、寒冷潮湿,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密度过大,管理 不当,饲料质量差,长途运输等,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发病猪和病原菌携带猪是本病的重要储存宿主,通常在健康猪和感染猪外呼吸道均可分离到病菌,但在肺脏仅 可从感染猪分离到病菌,发病通常发生在感染了其他呼吸道病菌后的机会性感染,不同的菌株间毒力有差异。患病动物可从鼻汁等分泌物中大量排出病原体污染环 境。
  3、本菌作为继发性病原菌,常在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毒及猪流感病毒等感染后,发生继发感染,甚至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至使病情复杂化,增大死亡率,导致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4、在猪群中存在猪蓝耳病感染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率会增加,由副猪嗜血杆菌导致的死亡率也大幅增加,副猪嗜血杆菌的防制取决于猪群中猪蓝耳病的稳定化程度。
  5、主要危害2周龄到4周龄的猪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保育期的猪发病为多。通常见于4-8周龄的猪,也就是母源抗体基本上消失的时候,发病 率一般在10%-15%,病死率为50%-90%不等(初次发病的猪场,或与其他疫病如蓝耳病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可达80%以上)。由于母源抗体可以 保护仔猪,因而应尽量让仔猪吃到初乳。有试验证明:有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只有大剂量(>109个细菌)攻击时才可感染,而无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即使只有 109个细菌也可引发感染。
  6、本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呈地方性流行。德国主要流行血清型4、5,美国、加拿大等主要流行血清型5、4、2、7、13,澳大利亚 主要流行血清型5、10、13、9,我国当前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为4,5,12,13型。冬春和秋冬季气候变化明显、饲养环境恶劣时常与其他多种病毒和细菌 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
  7、化脓性鼻炎与副猪嗜血杆菌有关联;一些最新的报道指出,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是引起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的原发性因素。
  8、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PRRS因感染本病而加剧临床表现;近年来,发现与支原体、PRRS、流感、伪狂犬、链球菌、呼吸道冠状病毒一起流行,是引起断奶仔猪高死亡率、高淘汰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猪副嗜血杆菌病在当前的一些表现
  1、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2、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 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 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3、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4、猪群如存在其它呼吸道病原,如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会加大,会加剧生产中保育舍的PMWS(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褐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5、免疫抑制:副嗜血杆菌虽不是免疫性疾病,但猪场副嗜血杆菌流行严重时,免疫效果都很差,通过控制副嗜血杆菌后,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可能的原因是:猪感染副嗜血杆菌后,由于群体性体温长期高热不退(大多数体温都在41.5℃以上),使病毒在体内被灭活,一些弱毒苗(如猪瘟、伪狂犬疫苗)在体内无法定植,因而造成免疫失败。此外,副嗜血杆菌造成循环衰竭,新陈代谢障碍,也可能是造成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一篇:我国新发猪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

下一篇:教你观“五色”诊断猪病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