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出台的这一扑杀政策,在全国是力度比较大的,应该说是一项旨在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的长远之策。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政策在具体实施中遇过了许多问题。 一是牲畜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与规定的补贴价格存在较大差距。政策规定一只羊的补偿额为300元,但是,现在市场上的羊已经达600-700元一只。“你要扑杀,农民就要和你拼命”,大安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主任李凤林说。 二是饲养户不愿承担20%的扑杀补贴资金,因此不配合扑杀和检疫检测工作。大安市乐胜乡永建村乃音召屯养羊户杨景清患病后,立刻将手中的30几只羊全部卖给了上门收购的小贩子。李凤林说,这种情况在养羊户中非常普遍,疫控中心一旦发现问题要对牲畜进行检疫时,农户往往迅速将手中的牛羊迅速出手,流向不明,给下一个环节造成隐患。 三是各地基层政府对此积极性也不高。扑杀一只牛或羊地方财政要补贴30%,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全省大多数县级财政很难承担30%的补贴费用,基层干部也不太愿意配合。“扑杀政策明年可能难以执行”,吉林省牧业局副局长孙景发说。 对防控工作的几点建议 从吉林省防控人畜间布病疫情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记者发现,防控工作的关键是要上升到国家和政府行为,仅靠一省之力很难有效。 一、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疫情发展。要有效控制当前布病疫情,必须“检、免、杀、消、管”综合防控,“检”即检疫监测,“免”即免疫预防;“杀”即扑杀净化,“消”即消毒灭源,“管”即流通监管。 二是加大政策力撑力度,确保综合防控措施顺利实施。首先应把布病列入政府补贴免疫项目,所需疫苗经费由国家和省财政承担,其次,出台国家财政扑杀补贴政策,并参照市场价格,对扑杀标准实行动态化管理;还有,增加检疫监测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经费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 三是全国统一开展防控,形成防控工作合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布病感染者并不是在饲养过程中感染布病,而是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特别是与内蒙、辽宁等省份交界的吉林一些县市,由于牲畜流动、交易频繁,养殖户感染布病的比例也比较高。吉林省大安市动物疫控中心主任李凤林说,我们只能管本地养殖户的牛羊检疫,管不着邻省流入的牛羊,更不能控制其自由流动和交易。 “布病防控不是一省和一个部门的事情,必须全国统一防治”,吉林省牧业局副局长孙景发建议说,”布病防控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全国一盘棋,统一开展防控和净化,并由牧业、卫生、商务、工商、财、公安以及交通部门协调动作,齐抓共管。” 记者在采访中深深地感到,布病防控是否得力,还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认识问题。由于布病本身的特点是发病周期长,不像蓝耳病、口蹄疫那么发展迅速,对人体短时也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还没有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重视。但是实际上,布病危害很严重,对畜牧业来说,它影响牲畜繁殖,带来巨大损失;对人来说,患病者终身带菌无法治愈,不仅失去劳动能力,并且严重影响生育。吉林一些村屯出现布病患者后已经引起了周围人群的恐慌,而且几千元的治疗费用也让一些患者家庭不堪重负。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布病的危害并加强防控,布病引发的经济上的问题最后可能会演变为社会问题。 长期从事畜牧业管理的孙景发说:“如果只重视生产环节,而不重视畜牧业发展带来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畜禽发展越多,对人的危害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