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预防兽医 > 文章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11-01-3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从广义上说,免疫失败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因造成接种疫苗后群体或个体未达到预期免疫效果,而呈现的一种不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从狭义上说,疫苗接种过的动物机体不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显著减弱,并由此造成不能预防相应疫病的现象称为免疫失败。根据形成的原因,免疫失败又可分为真性免疫失败和假性免疫失败,前者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机体的不反应性而产生的免疫失败,后者是由某种原因造成机体的暂时性未反应而形成的免疫失败。
  1、免疫失败的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上免疫失败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疫苗接种动物后仍发生相应的疾病。
  (2)动物接种后虽不发生相应的疾病,但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其发生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
  (3)群体接种疫苗后虽未发生明显的疾病,但引起群体生产性能降低,如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鸡群产蛋率下降猪群生长缓慢等现象。
  (4)注射接种后动物很快发生相应疾病死亡,或虽不死亡,也不表现临床症状,但体内检测不到抗体。
  (5)隐性感染、持续感染和带毒动物及垂直感染现象。
  2、动物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免疫失败的原因
  2.1 动物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
  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发生免疫反应,其过程可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在感应阶段主要有4种方式处理和识别抗原,一是先由巨噬细胞识别和处理抗原,巨噬细胞内溶酶体的各种酶类将抗原消化降解,其有效成份(抗原决定簇)与巨噬细胞mRNA结合成抗原-mRNA复合物,然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传递给B细胞;二是抗原只吸附于巨噬细胞表面,不经过巨噬细胞内溶酶处理而直接传给T细胞,再由T细胞传递给B细胞;三是抗原虽然经过巨噬细胞处理后,并不将信息传递给B细胞,即不激活B细胞,而只能激活T细胞。上述3种抗原均为颗粒性抗原,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均需T细胞的辅助,故这类抗原称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四是少数抗原(非颗粒性抗原,如细胞的荚膜多糖、脂多糖,鞭毛素等)可直接激活B细胞,不需T细胞的辅助,这类抗原称为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当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或B细胞后机体便进入免疫过程的第二阶段——反应阶段,此阶段是T和B细胞分化增殖阶段,T和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地分化增殖为淋巴母细胞(T细胞)和浆母细胞(B细胞),其中少数细胞可中途停止分化而成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内可存活数月至数年或更长,当再次受到同样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大量分化增殖成浆细胞和淋巴母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和淋巴因子。
  免疫效应阶段是产生抗体、发生免疫功能的阶段,此阶段浆细胞合并分泌抗体,淋巴母细胞产生致敏T细胞,抗体和致敏T细胞进入淋巴液、血液、组织液或黏膜表面,中和进入机体的相应病原或在巨噬细胞及补体等物质协同下,杀灭或破坏病原的抗原性物质,形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由此产生机体的免疫保护性反应。
  2.2 免疫失败原因分析(以鸡场为例)
  有些鸡场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后,鸡群中仍发生传染病。免疫鸡群流行传染病的原因相当复杂,主要原因如下:
  2.2.1 种鸡多病,品质不良 已知常见垂直传播的鸡病有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病、鸡毒支原体感染、禽白血病、减蛋综合征、鸡传染性贫血等病。有些疾病在我国广泛分布,如鸡白痢,不少鸡场污染率在30%左右,鸡毒支原体感染为70%~90%。如果强毒株经蛋传给雏鸡,强毒株在体内生长繁殖后,再接种相应的疫苗往往免疫效果不好,同时也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这也使同一鸡场,同样的免疫程序,引进不同种鸡场的鸡苗,会出现不同的防疫效果。
  2.2.2 环境污染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养鸡数猛增,饲养形式大多数属于高密度开放式饲养,包括密集式专业养鸡村等,对疾病没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消毒制度不严格,死鸡到处乱扔,更有甚者把病鸡卖出,污染了禽舍内外环境,致使家禽在污染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环境里生活,因此,即使有良好的免疫程序,也很容易感染发病,造成免疫失败。这也是一些新建鸡场由于重视防疫消毒,防疫效果很好,经2年~3年后思想麻痹大意,防疫消毒不严格,病原微生物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以致不断出现免疫失败的缘故,例如新城疫、马立克病、传染性鼻炎、大肠埃希菌病、鸡痘、禽霍乱、鸡毒支原体感染等疫病经常发生。
  2.2.3 疫苗质量不稳定
  (1)疫苗被污染。按疫苗生产规程,制苗用的种蛋必须是SPF蛋,最差也应是来自无白痢和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鸡群的种蛋。但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厂家往往为了追求利润不使用SPF种蛋,这样就易造成种蛋疫苗的污染。经疫苗传播疾病的种类很多,中国兽药监察所曾抽样检查鸡胚苗,发现竟有70%的苗被鸡毒支原体污染。
  (2)疫苗质量达不到规定效价。有些厂家没按规定要求生产,检验不严格,出厂的疫苗就没有达到要求,如马立克苗没有达到规定的蚀斑单位。
  (3)疫苗使用、管理不当。运输、保管及使用没按要求在冷链下进行。给家禽接种的是无效的疫苗或注射疫苗时没按要求进行,造成漏免或剂量不足。
  (4)血清型差异。有些血清型较多的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病、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没有选用与本地流行毒株相对应的血清型,造成免疫失败。

上一篇:鸡球虫病免疫技术要点

下一篇:猪注射疫苗过敏急救措施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