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动物免疫抑制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11-01-3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范中胜 何伟 蒋纯军 黄志桂 
(重庆市优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免疫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作用在于它能进一步处理被抗体作用过的抗原,终而清除;另一方面,它能产生一系列的组织细胞的效应,溶解细胞,清除病原。细胞免疫发生的首要条件是抗原被巨噬细胞吞噬,经该细胞处理过的抗原可激活T淋巴细胞,方可发生后面的一系列的组织细胞效应。
    体液免疫的作用在于对抗原发生沉淀、凝集,形成复合物,以便作细胞免疫处理。体液免疫的发生同样需要经巨噬细胞处理的有效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由T细胞再激活B淋巴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可见,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键细胞,它们无论是数量上减少还是功能上受损,都直接影响免疫功能。
    免疫抑制是临床多见的病理现象,对养殖业危害严重。免疫抑制是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对抗原的应答能力下降,对疾病的敏感性增强的一种免疫异常状态,是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而造成的临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动物对疾病的敏感性提高。免疫抑制性因素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递呈,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引起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发病。
    产生动物免疫抑制的原因
    病毒性原因 许多病原微生物既可导致畜禽机体器官组织发生病变,又可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造成双重危害。
    在养猪业,导致免疫抑制的疫病比较多见,如猪瘟病毒可导致胸腺萎缩,B淋巴细胞减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可损伤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尤其是肺泡巨噬细胞,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主要的繁殖场所,最容易被破坏,从而导致免疫抑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下降,而抑制性淋巴细胞的活力增强,导致呼吸道免疫力减弱;猪附红细胞体感染能致使猪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免疫抑制;猪流感病毒(SIV)主要侵袭猪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此大量增殖,最终导致上皮细胞脱落、坏死以及肺部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阻塞呼吸道并损伤肺组织;圆环病毒(PCV)主要在单核及巨噬细胞中复制,在巨噬细胞介导和分裂素诱导下,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生,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损伤,从而干扰正常免疫功能,造成免疫抑制,PCV还可诱导B淋巴细胞凋亡,造成体液免疫无应答;伪狂犬病毒(PRV)可在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内复制,并损害其杀菌功能;猪巨细胞病毒旧名为包涵体鼻炎病毒(PCMV)能改变宿主的防御机制,尤其是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在猪群中抗体阳性率可高达90%,众多研究证明,它们对猪体的免疫抑制作用是无可置疑的;猪细小病毒(PPV)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复制,并损害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化能力,导致猪的免疫抑制。
    在养禽业,能够导致免疫抑制的疫病也为数不少,如传染性燕病病毒会引起法氏囊萎缩,B淋巴细胞数减少,抗体分泌受到抑制,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接种其他各种疫苗都不会出现免疫应答,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显著下降;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感染后,大部分病禽不产生抗体,且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和新城疫、禽流感灭活苗的抗体反应均受到抑制;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以淋巴细胞为靶细胞,引起淋巴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溶解和转化,从而造成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另外,MDV在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组织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靶细胞中增殖,可降低其机能活动,也是发生免疫抑制的原因之一;禽白血病病毒主要侵害淋巴细胞,造成免疫抑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感染雏鸡后主要侵害骨髓造血组织和胸腺、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引起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障碍。早期感染CIAV的鸡只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反应下降,从而降低鸡群对多种传染病的抵抗力;呼肠孤病毒可损害巨噬细胞,造成免疫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能严重损害鸡的中枢性免疫器官法氏囊,即使致死率低的毒株也会引起法氏囊萎缩,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
    细菌性原因比如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定居于扁桃体并黏附到肺泡上皮,可被肺泡巨噬细胞迅速吞噬或吸附并产生ApxI、ApxII和ApxIII毒素,这些细胞毒素对肺泡巨噬细胞、肺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有潜在的毒性,使猪只产生免疫抑制;猪支原体肺炎(MPS)主要感染呼吸道,损伤纤毛和上皮细胞,改变了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猪只产生免疫抑制;弓形体在宿主体内繁殖的过程中,大量的免疫细胞受到了弓形体的损害,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可改变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使杀菌力减弱,从而造成猪的免疫抑制。
    霉菌毒素 Pier与Pichard等上世纪80年代证实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素类的烯T-2毒素和蛇形毒素DAS、赭曲霉毒素A都可使猪产生免疫抑制。研究表明,吸收低剂量的霉菌毒素,会使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器官萎缩,巨噬细胞受到毒害并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导致畜禽免疫抑制,接种疫苗后反应强、效果差,增加疾病感染的几率和治疗的难度;吸收高剂量的霉菌毒素,则会导致畜禽中毒发病甚至死亡。
    药物性原因研究证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另外用药剂量大和用药混乱也是造成药物性免疫失败的最直接原因。
    1.抗菌药物类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卡那,新霉素)长期使用会减少体内白细胞,降低动物免疫应答,特别是对雏鸡免疫后免疫应答影响较大。
    头孢噻呋为兽医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系广谱抗菌药。据丁焕中等报道,头孢噻呋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有扰乱免疫的作用。
    磺胺类磺胺类抑制免疫的机制与氨基糖苷类近似,而其抑制强度超过氨基糖苷类。
    痢特灵某些抑制免疫作用与氨基糖苷类近似;另外,对雏鸡大肠杆菌凝集抗体的产生在前期有抑制作用,国家已经明文规定禁止使用。

上一篇:春节期间预防猪群发病的措施

下一篇:散户不敢养猪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