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猪免疫抑制病的特点及防控措施

时间:2010-09-3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免疫抑制病是指由各种原因或致病因素引起,以机体免疫系统损伤造成机体抵抗力和抗病能力下降而引发的各种疾病的总称。免疫抑制有先天性免疫抑制和后天性免疫抑制。
    1、猪免疫抑制病的诱导因素
    猪免疫抑制病的发生非常普遍,据文献记载,导致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毒素因素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猪只过多摄入会使其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
    1.2药物性因素 有些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经常使用也能抑制免疫系统。
    1.3营养性因素 某些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所必需的物质,若缺乏或过多或各组分间搭配不当,可能会诱导机体发生继发性免疫缺陷。
    1.4应激因素有报道在过冷、过热、拥挤、断乳、混群、运输等应激状态下,猪体会产生热应激蛋白(HSP)等异常代谢产物,同时某些激素(如类固醇)水平也会大幅提高,它们会影响淋巴细胞活性,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
    1.5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许多病原微生物均可导致机体产生明显的相应疾病的免疫抑制,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病毒(猪瘟)、猪肺炎支原体(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毒(猪伪狂犬病)、猪附红细胞体(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2、猪免疫抑制病的发病机理
    免疫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2.1细胞免疫的作用在于它能进一步处理被抗体作用过的抗原,最终清除;另一方面,它能产生一系列的组织细胞效应,溶解细胞,清除病原。细胞免疫发生的首要条件是抗原被巨噬细胞吞噬,经该细胞处理过的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方可发生后面的一系列组织细胞效应。
    2.2体液免疫的作用在于对抗原发生沉淀、凝集,形成复合物以便进行细胞免疫处理。体液免疫的发生同样需要经巨噬细胞处理的有效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由T淋巴细胞再激活B淋巴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可见,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键细胞,它们无论是数量上减少还是功能上受损,都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抑制性因素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传递、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引起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发病。这些因素通常可使各生长阶段的猪经常发生异常疾病而变得消瘦,甚至死亡,其中以遭受分娩、初生、断乳、运输等应激的猪只为重;而且有这方面问题的猪场更易同时发生多种疾病综合征,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加。在1头患猪身上通常可以看到2种以上疾病的症状和病变。 
    3、猪免疫抑制病的防控对策
    首先找出发生免疫抑制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1避免遗传带入避免近亲繁殖,杜绝或减少遗传性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引进种猪或精液时应严格检疫,防止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带入自家猪场原本没有的疾病。
    3.2切实做好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都是猪免疫抑制病的病原,因此,必须先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场的免疫程序,然后选择可靠、稳定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感染猪场应做好猪瘟、伪狂犬病和细小病毒病的控制,尤其是要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
    3.3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特别要做好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据有关试验报告证实蓝耳病病毒对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效果会产生严重干扰。在蓝耳病阳性的猪群中使用气喘病菌苗免疫,其猪群的抗体水平明显偏低,免疫效果不明显,致使很多猪场不免疫该疫苗,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孰不知猪肺炎支原体也是猪免疫抑制病的病原之一。
    3.4改变和完善饲养方式 规模化猪场应彻底实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舍的全进全出,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养,从而减少和降低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的接触感染机会,尽可能地降低猪群的感染率。
    3.5建立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
     (1)适当地应用药物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感染的危害更多是体现在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感染的猪群由于免疫功能的损害,易引起一些细菌性的继发感染,因此建议在妊娠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哺乳仔猪断乳前后、转群等阶段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以防治猪群的细菌性(如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继发感染。
     (2)在母猪群饲料中适当添加霉菌吸附剂,尤其是在夏季,注意选择有效的防霉剂及毒素吸附剂。
     (3)选择高效消毒液加强猪舍及环境的消毒,降低猪场环境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3.6减少各种不良应激应激因素对猪来说不可避免,但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使应激降到最小化,如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充足饮水、降低饲养密度以及人工控制舍内环境温度等。
    3.7应用免疫增强剂在饲料中添加如有机硒、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
    3.8饲料营养均衡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保持饲料营养均衡,提高饲料的质量。
    3.9提高呼吸器官的抵抗力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免疫抑制性因素都会侵害呼吸道器官,引起呼吸道的各种症状,如PRRS导致的呼吸困难。所以改善猪场环境,接种相应疫苗,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从而使各种疾病的病因变得非常复杂,这也是目前养猪生产中猪病难以诊断和防治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具有自家特色的预防保健综合措施,充分增强动物自身体质,培育优质猪群,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简析肉鸡腺胃炎及肌胃糜烂

下一篇:猪难产的原因及助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