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小型规模猪场疫病综合防治机制探讨

时间:2010-09-17    点击: 次    来源:重庆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摘要:畜牧业是我区基础产业,常年生猪出栏在80万头,是我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我区先后引入社会资本2亿元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全区50头以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大户536户,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7%。铁村乡、石墙镇“户养规模适度,庭院式集中成片饲养,小区化管理”的发展模式,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但也存在“养殖户自己饲养,没有专门的兽医,在疫病防控上经验不足,顾此失彼,造成损失”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区小型规模猪场的管理模式后,提出小型规模猪场疫病防治综合机制初探,以期实现小型经济效益最大化。

    铁村乡、石墙镇“户养规模适度,庭院式集中成片饲养,小区化管理、自繁自养养殖、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推进了我区养殖专业村、养殖带的形成,有利于生猪的农户养殖开发。这种小型猪场发展模式,能加快培育发展集中成片的年出栏商品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带或年出栏商品猪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但同时也存在生猪疾病控制等问题,稍有失误则前功尽弃。如何做好小型猪场的疫病防控,有效控制养殖成本仍不失为我们的思考方向。相对于大型猪场来说,饲养容纳量一次性100头以下的小型猪场,只是养殖户自己饲养,没有专门的兽医,在猪场疫病防控上往往经验不足,顾此失彼,造成损失。为此,坚持“重在预防、坚持消毒、及时治疗、放弃治疗”十六字综合防治方针,做好小型规模猪场的疫控,有效控制养殖成本,建立疫病综合防治机制,保障小型猪场清净无疫,则是目前众多小型猪场提高养殖效益的根本所在。
    1、重在预防
    老生常谈,“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确有它常谈的意义。如果一个猪场发生了疫病,让其彻底消除此病的机率是很小的,随着治疗、消毒等费用的增加,投入成本就会不断的增大。因此,应尽可能的把疫病阻断在围墙外,或是在发生之前就提前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1.1环境预防 养猪场环境条件是决定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养猪场的环境。首先是猪场的选址要合理。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开阔的地方,忌低洼潮湿之地。应远离其它养殖场,或是有污染的工厂等。应弃旧建新场,保证水源干净充足。最好有天然的保护屏障,自然阻隔与外界的联系。其次是猪场的布局要合理。母猪舍、育成舍应在上风向,隔离舍和处理室应在下风向。粪污处理宜在下风向,要用沼气池或生物链对养殖废物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通道与饲养通道分开。猪舍间距至少在5米以上,可以绿化隔离。粪便发酵池应建在院墙外。为防止滋生蚊蝇,场内不要留大水池,地势尽量保持平整,排污沟要加盖水泥盖板。
    1.2营养预防 加强营养,是疾病防、治的基础。所谓“营养”,就是指饲料的安全、优质、高效,达到高投入、高产出。养猪要防病,不能只靠疫苗和药物,关键是提高猪自身的抵抗力,只有增强猪的营养,才能有效提高猪的自身抗病力。而营养预防,要求饲料质量安全、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配比必须符合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同时饲料保存得当,无霉烂、变质等。
    1.3 疫苗预防 由于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和品种改良推广,导致猪只携带病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疫苗预防疾病,不得不进行;但是,免疫应有制度、有计划,不可随意进行,不可盲目实施。制定免疫制度时,既要充分考虑品种特点、疫苗特性,又要结合本地疫情和本场实际,选择最合适有效的免疫途径,选择最可靠的免疫程序,选择最安全的免疫剂量。对新场,应考虑猪只源场发病种类;旧场,要结合历史发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免疫程序,确定免疫剂量。如果有条件,可以对某些疾病作抗体监测。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包括疫苗的种类、用量、用法、被接种猪的日龄、次数、间隔时间等。免疫接种时,还应确保疫苗质量,同时操作必须规范,由专职技术员操作,以免剂量不够或过多,或是产生漏种等,达不到免疫效果。

上一篇:浅谈2010年高热病防治措施

下一篇:正确认识蜱虫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