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政策法规 > 文章

2008-2012年丽水市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09-10-10    点击: 次    来源:丽水政府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生态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促进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市畜牧业已进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发展阶段,加快生态畜牧业建设已成为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和《关于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丽政发〔2007〕5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08年至2012年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畜牧业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市生态畜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政策扶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
    目前,全市畜牧产业已初步形成三大产业带:一是以缙云、莲都、松阳为中心的家禽产业带,饲养量占全市的80%左右。 二是以龙泉、庆元、青田、景宁、云和和遂昌等山区县的山羊养殖产业带,这些县的山羊饲养量已占到全市的85%, 三是以莲都、松阳、龙泉和遂昌山区平原区域的生猪饲养产业带,这一区域生猪占全市饲养总量的65%以上,成为饲料、兽药、规模生产和生猪交易的主要集聚地。
    (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7年,全市生猪饲养量120万头,家禽饲养量1900万只,畜牧产值11.91亿元,比上年增18.04%。全市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有1299户,年出栏猪29.46万头,比上年分别增12.08%和5.82%,占年出栏总数的45.19%,比上年增9.12个百分点;全市年出栏2000只以上规模肉禽户有703户,年出栏1002.39万只,占全市年出栏总数的73.96%;全市出栏30头以上规模养羊户有894户,年出栏羊5.9万头,占全市年出栏总数的74.68%,比上年增4个百分点。
    (三)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种苗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种禽存栏规模达19.7万只,年出产苗禽1505万只,占2007年全市家禽饲养量79%。通过品种引进和改良,全市畜禽良种率不断提高。到2007年底,全市二、三元母猪比重达90%;节粮型、食草型畜禽快速发展,牛肉、羊肉、兔肉、禽肉占肉类总产比重由2000年17.38%上升到28.13%。
    (四)生态畜牧业氛围初步形成
    2007年,全市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型畜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2007年底,全市新建扩建标准化规模猪场达19个,新建农牧结合生态养猪场19个,建成山区特色畜牧业项目12个,养殖小区4个,畜禽规模场排泄物治理场53个,同时,“新农村新农业惠民工程”对养殖户给予了政策倾斜,也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畜牧业发展。
    (五)畜牧业基础逐步得到改善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取得了明显进步,构筑起进一步推进畜牧业向更高产业层次发展的平台;全市各级农牧部门在推进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技术进步和培育龙头、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这些工作措施和工作经验将成为推动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 康庄公路建设、农村水电通讯网络的完善也为畜牧业发展提高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六)生态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
    一方面我市45万亩的冬闲田和1123万亩可利用草山草坡资源,种植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发展食草畜禽。 另一方面,我市山区地域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有60万亩果蔬园、30万亩茶园可推广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生态畜禽业空间较大。
    但是,我市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仍然偏小。虽然近年来我市畜牧业规模有了发展,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全市畜牧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只有15.14%。同时我市生猪自给率严重不足。其中,苗猪年缺口近25万头,商品猪缺口达21万头。
    二是畜牧用地问题突出。目前我市畜牧业发展用地规划仍然尚未制订,造成产业发展用地规划无从着落。由于传统和历史原因,以前许多生猪、家禽养殖场为生产经营方便,都在城郊建设。从当时的情况看,其选址与城镇、道路、居民区保持有一定的距离,是符合有关规定的。但是,随着城镇扩张,其间距离越来越近,原先可以用于畜牧用地的土地也随着城镇村庄的扩建被征用而逐渐缩小。同时,我市养殖场还存在着用地审批难的问题,畜牧用地成为困扰我市畜牧业发展瓶颈问题,据2007年2-5月我市畜牧用地调查显示,全市现有畜牧用地5084.3亩,其中耕地1174.4亩、园地1016.5亩、林地及其它2893.4亩,上述用地几乎都没有正式办理手续。
    三是畜牧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由于我市部分养殖场主环保意识不强、不舍得投入,以及政府投入畜牧业的资金严重不足等原因,使我市大部分养殖场基础设施条件差,缺乏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排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截止2007年,全市只有62家500头以上规模猪场纳入“811”治理工程,仅占我市规模以上猪场的5.3%。
    四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健全。我市目前的良种繁育体系不适应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种畜禽场结构不合理。全市12个种畜禽场中,均为二级繁育场,猪、禽、羊的供种能力分别为20%,67%,30%。二是基础设施简陋。由于不少种畜禽场建场时间早,基础设施超期使用,大部分种畜禽场畜舍、饲养设备破损严重。
五是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畜产品质量不高,名、优、特畜产品数量不足。畜产品加工与发达地区存在巨大差距。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量占畜产品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60-70%,而我市的加工比重极低,其中肉类加工比重不到10%,且加工技术较落后,企业规模较小。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畜禽产业布局的调整和饲养、经营、增长方式的转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友好型畜牧业,构建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要求。在继续保持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要加大畜牧服务业和产后加工销售的提升。利用生态优势,生产出更多的无公害优质畜产品,包括风味畜产品,并在省内外市场上创出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要挖掘当地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立足农村现实,扶持发展一批中小规模经营的养殖农户,让广大农民通过畜牧业增产增收。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良种工程和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保障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一篇:2008-2012年滨州市畜牧业发展规划

下一篇: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