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考试 > 文章

2010年执业兽医考试《动物传染病学》概论

时间:2010-05-3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诊断
病毒分离与鉴定:可以采取病鸡呼吸道或鼻窦内渗出物或器官组织,加肉汤稀释成10%悬液,离心沉淀和过滤以除去组织碎屑,将无菌悬液0.1~0.2ml接种在9~11日龄发育鸡胚的尿囊腔,在35℃中培养, 72~96h采取尿囊液作鸡红细胞的凝集试验,并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鉴定病毒型和亚型,进行确诊。
血清学诊断较常用的是采取病鸡的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此外,尚有荧光抗体技术、补体结合反应、ELISA等方法。
防制
预防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禁止从有本病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家禽、野禽、观赏鸟类及各种禽类产品,在引进禽及其产品时应严格对本病进行检疫;养殖场应远离迁徙禽类的聚集地,严格实施各种防疫消毒制度,特别是车辆、人员来往的控制,搞好禽场卫生和定期消毒。
扑灭措施
疫情报告;早期确诊;隔离、封锁、紧急接种、消毒。
发现疫情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封锁、隔离、扑杀病禽和同群禽。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每天的全面消毒。当疫区内的所有禽类死亡或扑杀完毕,经过每天消毒,超过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疫区周围强制免疫的所有禽类都产生了坚强的免疫力而无新病例发生时,再经过全面彻底的大消毒后,即可由行政主管部门宣布解除封锁。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尤其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必须采取扑杀政策,禁止治疗。猪和马等动物主要采取解热、镇痛、抗病毒、防继发感染等措施。
3、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该病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常常因严重的脑脊髓炎而以死亡告终。
病原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呈枪弹形或试管状。病毒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在唾液腺和中枢神经内形成狂犬病特异的包涵体,叫内基氏小体。
在自然界存在的狂犬病强毒称为“街毒”,通过家兔脑内继代,可减弱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力成为“固定毒”,并可用来制备弱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
流行病学 犬科动物(犬、狐、狼等)在自然状态下常带有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传染源和病毒的贮存宿主。此外,蝙蝠是该病毒的又一自然宿主。患病动物、带毒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由患病(或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当健康动物皮肤黏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畜的唾液而感染亦属可能。
症状 潜伏期的变动很大,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神经中枢的距离,侵入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一般为2~8周,最短10天,长者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
各种动物的临诊表现皆相似,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典型病例和非典型病例。
犬 典型病例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非典型病例,有时症状发展急剧,张口、垂舌、唾液增多,步行摇摆、垂头,后躯和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病程1周左右。有时则症状出现后不久迅速消退,病程极短,但体内仍然存在并排出病毒。
病变
组织学检查常发现在大脑海马角及小脑和延髓的神经细胞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内基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内部可见明显的嗜碱性颗粒。
诊断
脑组织触片法
动物接种试验
荧光抗体检查 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将患病动物脑组织切片或触片
固定后,用荧光抗体进行染色,出现阳性反应即可确诊。
防制 目前我国对犬采取的是“管、免、灭”的综合防制。
“管”即市区、城镇禁养,乡镇拴养或圈养。
“免”即免疫,有计划地对免疫的家犬发放免疫证。国内有狂犬病弱毒疫苗或与其他疫苗联合制成的多联疫苗供选用。
“灭”即消灭野犬,不使无免疫证的野犬到处游荡,以免伤害人和动物。
紧急防制 被患狂犬病的动物或可疑动物咬伤,应及时对伤口作彻底消毒处理,最好先挤出伤口局部血水,后用浓肥皂水、酒精、碘酊等作消毒处理,并迅速用狂犬病疫苗进行紧急接种,使被咬动物在病的潜伏期内就产生主动免疫,可免于发病。
4、痘病
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丘疹和痘疹,典型病例现为丘疹,后变为水疱,再变为脓疱,脓疱干燥结痂,一般良性经过。
病原 各种动物的痘病毒虽然在形态构造和抗原性等方面基本相同,但对宿主的感染性严格专一。 脊椎动物痘病毒一般不互相传染。
自然情况下,畜禽的痘病中以绵羊痘、鸡痘和猪痘较为常见,其中绵羊痘和鸡痘危害最大,山羊痘、牛痘、马痘较少发生。
绵羊痘
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以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为特征。病毒主要经呼吸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羔羊比成年羊易感。
病状 体温升高达41℃~42℃,结膜潮红,无毛或少毛的部分,如唇、鼻、颊、眼周围、四肢和尾内面,阴唇、阴囊包皮和乳房的皮肤上出现红斑,1~2 d后形成淡红色或灰白色突出于皮肤表面的丘疹,几天之内变为水疱,继而发展为脓疱。
防制 在绵羊痘常发地区,每年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绵羊痘疫苗。在已发病的羊群,对尚未发病的羊只,或邻近受威胁的羊群,可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尾部或股内侧注射疫苗0.5ml,注射后4 ~ 6d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可持续一年。
猪 痘
常发生于4~6周龄的仔猪,断奶小猪也敏感。病毒主要由猪血虱传播,也可经蝇、蚊等昆虫传播。
禽 痘
通常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皮肤型以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的痘疹、结痂、脱落为特征;黏膜型以口腔和咽喉黏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常形成假膜,故又称为禽白喉。主要通过接触,经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也可经吸血昆虫如蚊、蚤等传播。
病状 潜伏期4~8d。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
防制
对健康的鸡可使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经皮肤刺种免疫。

上一篇: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

下一篇:2010年执业兽医考试《兽医药理学》概述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