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5-17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兽医杂志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犬猫的皮肤真菌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人畜共患病。病情顽固,可以造成交*感染。能够引起皮肤真菌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石膏状小孢子菌(Mic rosporum gypseum)、石膏状毛癣菌(Trichophyton gypseum)和疣状毛癣菌(Trichophyton verrucous)。随着犬猫等伴侣动物数量的增加,它们的皮肤真菌病给人类的公共健康事业带来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犬猫皮肤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兽医临床上也显得更加重要。 1 诊断 1.1 临床诊断 患有皮肤真菌病的犬猫常常表现为剧痒,其外观多种多样,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脱屑、脱毛和结痂。毛发变脆、毛干易断、毛根易脱。毛根萎缩,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呈高粱穗样,附有多量竹叶状小孢子,毛干呈管套状,毛干周围包裹着致密的孢子。严重的表现为大面积脱毛,皮肤上可见到红疹,脱毛区覆盖着油性结痂,刮去痂皮裸露潮红或溃烂的表皮。 1.2 实验室诊断 用牙刷在犬猫患部、病健结合部梳刷,刷梳时稍用力,其总体方向是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直到牙刷上粘有被毛和皮肤碎屑。刷梳结束后,再用塑料外罩将牙刷封好,送至实验室检验。 1.2.1 直接镜检 将病料放于一载玻片上,加1滴10%KOH制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和孢子,即可诊断为真菌病,对那些具有特殊形态的真菌可以确诊。 1.2.2 培养 将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置于28℃恒温培养3周。培养期内逐日观察,并钩取单个菌落接种于上述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进行纯培养。在犬小孢子菌感染时,可见到培养基中心无气生菌丝,覆有白色或黄色气粉末,周围为白色羊毛状气生菌丝的菌落。在石膏状小孢子菌感染时,可见到中心隆起一小环,周围平坦,上覆有白色绒毛样气生菌丝,菌落初呈白色渐变为棕黄色粉末状,并凝成片。石膏状毛癣菌菌落呈绒毛状,菌丝整齐,可表现多种色泽,中央突起。疣状毛癣菌在沙氏培养基上生长极为缓慢,分离阳性率甚低,添加盐酸硫胺肌醇酪蛋白琼脂培养基或添加硫酸铵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37℃分离培养良好。 1.2.3 菌种鉴定 根据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菌落的性状、色泽、菌丝孢子与特殊器官等形态特征确定菌种,必要时用乳酸棉酚蓝染色液进行染色,制片镜检。 1.2.4 鉴别诊断 如果使用以上方法不能诊断时,可以使用鉴别培养基进行鉴别培养。常用的鉴别培养基有米饭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葡萄糖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尿素琼脂培养基。 1.3 荧光性检查 取病料在暗室里用伍德氏灯(Wood"s lamp)照射检查。开灯5 min得到稳定波长以后再使用,可见到犬小孢子菌感染发出黄绿色的荧光;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则少见到荧光;须发毛癣菌感染则无荧光。 1.4 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病变部位活检做病理检查,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为容易见到菌丝,可用PAS染色,使菌丝及孢子表面染成红色,便于观察确定。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及荧光抗体染色法进行诊断,使真菌病的组织学检查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1.5 电镜检查 有些用常规方法无法鉴定的菌种,可用电镜帮助鉴定。一般使用扫描电镜,观察真菌细微结构及产孢方式,从而鉴定菌种。 1.6 分子生物学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 PCR技术,可以分析少量的真菌细胞及单个真菌孢子,检测其DNA,对一些致病真菌已经设计出特定的引物来鉴定菌种;选择通用寡核苷酸及特异性引物检测其核苷酸系列。分子生物学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尚不能作为常规方法使用,但其具有广大的发展前途。 1.7 现代形态学技术鉴定菌种 如使用自动成缘分析仪、电子颗粒体积,利用分数几何学分析形态学特点来鉴定菌种。但以上技术还不够完善,尚需进一步研究。 2 治疗 2.1 外用抗真菌药 20世纪70~80年代研制出的联苯苄唑、酮康唑霜剂透皮性强,有一定的疗效。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的丙烯胺类药物,其1%霜剂或溶液剂,对皮肤真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疗效较前几种药物好。但应注意,单用外用药不易治愈,必须口服抗菌药物治疗。 2.2 内用抗真菌药物 2.2.1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有一定的效果,但副作用较大。其中,两性霉素B在化疗后的抗真菌中效果较好,但是副作用较大、价格十分昂贵。 2.2.2 灰黄霉素 此药的超微粒吸收良好,对皮肤真菌的效果较好。长期内服会损伤肝脏。使用时可按每千克体重每天30~40 mg,拌料,连用4周以上,妊娠动物忌用。 |
上一篇:治疗猫便秘的常用方法
下一篇:中西药结合治疗犬胃肠型感冒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