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相关品替代效应压制上涨空间 生猪、蔬菜等蛋白类产品与鸡蛋之间存在替代效应,限制了蛋价上涨空间。2025 年,生猪与鸡蛋价格相关性系数升至 0.89,创历史新高,两者价格联动性增强。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会根据价格和自身需求进行权衡,鸡蛋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替代品,导致鸡蛋需求分流。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猪肉价格优势明显,挤压了鸡蛋市场份额,使蛋价上涨动力不足。 中秋佳节作为鸡蛋消费传统旺季,由于相关品替代效应,蛋价上涨空间受限,未能突破 3.8 元 / 斤关口,这种替代效应制约了蛋价上涨。 四、四季度产能去化展望:慢出清下的弱反弹 展望四季度,蛋鸡市场产能去化进程缓慢,蛋价走势存在不确定性。据 Mysteel 农产品数据统计,截至 10 月,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为 13.11 亿只,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从新开产与淘汰动态来看,11 - 12 月存栏量虽有下降预期,但去产能效果缓慢,预计年底在产蛋鸡存栏量仍将徘徊在 13 亿只左右,难以实质性跌破该关口。 需求端方面,春节前虽为鸡蛋消费传统旺季,但当前供强需弱格局明显,对蛋价上涨形成较大阻力。预计春节前主产区鸡蛋均价高点可达 3.5 - 3.7 元 / 斤,与往年同期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利润空间有限。 行业转机的关键在于老鸡淘汰速度。若蛋价持续低于成本线,养殖户面临较大亏损压力,可能被迫加速淘汰老母鸡。当存栏量降至 12.5 亿只以下时,2026 年上半年市场供需关系有望实现再平衡,蛋价可能迎来转机,行业逐渐走出困境。反之,若养殖户惜售情绪严重,老鸡淘汰速度缓慢,产能去化进程受阻,亏损周期可能延长至 2026 年一季度,行业将面临更严峻考验。 在此关键时期,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养殖规模、优化养殖结构、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寻求发展机遇。 结语:转型期的行业阵痛与破局之道 2025 年蛋鸡行业困境是前期盈利周期积累的产能过剩与当前需求疲软的集中体现,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营压力,也对整个产业链稳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对于养殖户而言,理性判断市场周期,避免盲目惜售或补栏,加速淘汰低效产能,是度过难关的关键。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不被短期市场波动干扰,做出合理决策。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适时淘汰老鸡、优化养殖结构,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借助期货工具对冲价格风险,通过期货市场提前锁定价格,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如山东巨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上游百余家养殖户联动,实现统一技术指导、订单收购,保障原料供应并带动农户增收;中游对蛋壳、蛋膜进行转化利用,实现资源循环;下游借助冷链物流覆盖全国市场,形成完整产业集群,增强了产业链韧性。此外,探索蛋品深加工,开发卤蛋、松花蛋、蛋液、蛋粉等产品,拓展需求空间,也是行业破局的重要方向,既能消化过剩产能,又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年底前的产能去化速度是决定蛋鸡行业能否摆脱 “亏损 - 惜售 - 供应过剩” 恶性循环的关键。若产能去化顺利,市场供需关系有望改善,蛋价回升;若产能去化受阻,行业将继续在困境中挣扎,亏损周期可能延长。 尽管短期内蛋鸡行业难以大幅反转,但供需结构的渐进式优化正为下一轮周期积蓄反弹动能。养殖户和企业应保持信心,积极应对挑战,把握市场变化带来的机遇,推动行业复苏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关注 11 - 12 月老母鸡出栏量、鸡苗补栏数据及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及时把握市场节奏,有助于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做出正确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