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营养

脂肪酸平衡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日期:07-24 作者:刘玉兰- 小 + 大

2.3 短链/中链/长链脂肪酸平衡

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妊娠后期母猪日粮单独添加1.00 g/kg丁酸钠、7.75 g/kg MCFA或68.20 g/kg n-3 PUFA均能显著缩短发情间隔,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母猪初乳乳脂、乳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善肠道健康,其中丁酸钠对哺乳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更大,日粮中添加MCFA比添加丁酸钠或n-3 PUFA更能缩短母猪发情间隔,而日粮中添加n-3 PUFA相比其他两种链长脂肪酸,能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初乳脂肪和蛋白质含量[25]。当比较不同链长脂肪酸联合添加的效果时,联合添加丁酸钠/MCFA、联合添加丁酸钠/PUFA以及联合添加MCFA/PUFA均能显著缩短母猪的发情间隔,提高仔猪抗氧化能力;联合添加丁酸钠/MCFA、联合添加丁酸钠/PUFA以及联合添加丁酸钠/MCFA/PUFA均能降低仔猪腹泻率;不同链长脂肪酸的联合使用均能提高初乳IgG、IgA与脂肪含量,以及改善肠道健康[47]。以上研究表明,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对母猪的功能既有相似性又有独特性,因此合适的短链/中链/长链脂肪酸比值对母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有关短链/中链/长链脂肪酸比例在母猪上的研究未见报道,相关研究有待开展。

3、结论与展望

功能性脂肪酸对母猪生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当下的实际生产中,母猪饲料中普遍使用单一油脂,单一油脂脂肪酸组成不均衡,功能性脂肪酸缺乏或不足,无法满足母猪对脂肪酸的需求。应根据母猪不同生理阶段的脂肪酸需求,合理调整日粮脂肪酸组成,特别是n-6/n-3 PUFA值、U/S值、短链/中链/长链脂肪酸值,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脂类的营养和功能价值,提高母猪生产水平。未来研究应明确母猪繁殖周期中各阶段的脂肪酸平衡推荐比例,并进一步探讨脂肪酸平衡对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分子机制,研发和推广基于脂肪酸平衡的新型功能性脂类产品,为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能量饲料替代玉米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下一篇:尾菜在养猪生产中应用的优缺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