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产能过剩是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新品种培育不断推进,祖代种鸭存栏量持续攀升。2024 年,祖代种鸭存栏量平均为 5160 万套,2025 年这一数字增长到平均 5350 万套。过高存栏量导致市场上鸭产品供应大幅增加,远超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在有限市场空间内,大量商品涌入,供大于求局面使得价格不得不下降。 需求不足也是导致价格下滑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鸭肉作为日常消费品,其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与此同时,其他肉类产品如猪肉、鸡肉等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与鸭肉形成竞争关系。消费者在选择肉类产品时,往往会综合考虑价格、口感、营养等多种因素。在此情况下,鸭肉若缺乏足够竞争力,就难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从而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价格下跌。 (二)鸭毛价格 鸭毛价格在 2023 - 2025 年期间同样经历波动,且对养殖户收入产生显著影响。2023 年,鸭毛价格区间从 1.04 至 1.275 元 / 公斤,平均 1.375 元 / 公斤;2024 年,价格区间从 1.415 至 1.595 元 / 公斤,平均 1.526 元 / 公斤;2025 年,价格区间从 1.29 至 1.45 元 / 公斤,平均 1.354 元 / 公斤。2025 年上半年鸭毛平均价格 1.354 元 / 公斤毛鸭,比 2024 年的 1.526 元下降 0.172 元,每只鸭减少收入约 0.50 元。 鸭毛价格波动背后,是供需关系不断变化。过去,随着羽绒制品市场发展,对鸭毛需求逐渐增加,推动鸭毛价格上升。一些羽绒加工企业对鸭毛需求量大增,致使鸭毛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上涨。但近年来,市场需求逐渐趋于饱和,而鸭毛供应量却因肉鸭养殖规模扩大而不断增加。如同天平,当供应端砝码不断加重,而需求端砝码未相应增加时,天平失衡,价格随之下降。 鸭毛价格下降,直接减少了养殖户收入来源。对于养殖户而言,鸭毛销售是一项重要收入补充。在鸭肉价格低迷时,鸭毛价格下降无疑雪上加霜,进一步压缩其利润空间。原本依靠鸭毛销售可获一定收益弥补养殖成本,但如今这部分收益减少,使得养殖户经营愈发困难。 三、产能现状:高位存栏与过剩危机 (一)祖代种鸭存栏 在白羽肉鸭产业发展进程中,祖代种鸭存栏量变化犹如晴雨表,深刻反映整个产业产能状况。从 2024 - 2025 年数据来看,这一时期祖代种鸭存栏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2024 年,祖代种鸭存栏量从 4760 至 5160 万套,平均达到 5160 万套;2025 年,存栏量进一步攀升,区间在 5220 至 5410 万套之间,平均为 5350 万套。如此增长幅度,使得目前祖代种鸭存栏量处于历史高位。 存栏量过高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产能过剩。随着祖代种鸭数量不断增多,其繁殖后代数量也相应增加,导致市场上肉鸭供应量大幅提升。如同一条生产流水线,当源头原材料供应过多时,生产出来的产品会大量积压。在市场需求未同步增长情况下,供大于求局面逐渐形成。以 2025 年上半年为例,市场上肉鸭产品丰富,但消费者购买能力和意愿未跟上供应步伐,导致大量肉鸭产品滞销,价格不断下跌。 这种产能过剩状况对市场供需平衡产生极大冲击。在正常市场环境中,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和市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当产能过剩时,市场上供应远超需求,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价格销售产品。这不仅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还可能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恶性竞争漩涡。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忽视产品质量,进而影响整个白羽肉鸭产业声誉和发展。 (二)父母代种苗销量与供应 2024 - 2025 年父母代种苗销量数据显示,虽然整体销量有一定波动,但总体相对稳定。2023 年,父母代种苗销量从 16300 至 16000 万套,平均 19.28 万套;2024 年,从 15500 至 16100 万套,平均 19.27 万套;2025 年,从 15800 至 16100 万套,平均 19.28 万套。然而,自 2021 年下半年开始,父母代种鸭引种数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24 年 7 月 - 2025 年 6 月总计引种 19.12 万单元,月均 1.59 万单元。 |
上一篇:未来蛋鸡养殖规模发展趋势展望
下一篇:未来蛋鸡“黄金规模”究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