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环保风暴下养猪业的变革与发展

日期:07-08 作者:豆包- 小 + 大

三、养猪人应对策略

面对这场严峻的环保风暴,养猪人可通过技术、政策与模式的创新,积极应对挑战,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1、环保设施升级

环保设施的升级是养猪场应对环保新政的关键举措,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的生存。

在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方面,按照《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要求,养殖场需配套建设沼气池、沉淀池、氧化塘等设施。福建清流县为我们提供了良好范例。当地要求规模以下养殖场每头生猪建设防渗漏储粪池 0.1 立方米、沼气池 0.2 立方米、储液池 0.2 立方米,并实现 “一禁三分离”(严禁水冲清粪,推行干清粪) 。通过改造,清流县养殖场有效减少了污水产生和排放,提高了粪污处理能力。沼气池可将猪粪和污水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同时减少有机物含量。沉淀池和氧化塘进一步对污水进行沉淀和净化,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有害物质,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

臭气治理也是环保设施升级的重要环节。养殖场产生的臭气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安装生物除臭设备是一种有效解决方法,可通过生物降解方式去除臭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臭气浓度。优化饲料配方也能减少氨气等臭气排放。湖北鄂州的 “养猪天塔” 通过集中通风、空气净化设备和科学饲料配比,将异味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 。他们在饲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和酶制剂,提高了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了粪便中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 。同时,通过安装高效空气净化设备,对养殖场内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有效改善了养殖场空气质量 。

智能化监控为养殖场的环保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安装 COD、氨氮在线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养殖场可实时掌握排放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环保问题 。清流县要求年出栏 5000 头以上猪场安装流量计和在线监控设施,确保水质达标 。一旦排放数据出现异常,养殖场可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整改,避免因超标排放而受到处罚 。智能化监控还可对养殖场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

2、政策红利捕捉

在这场环保变革中,政策导向作用至关重要。养猪人若能敏锐捕捉政策红利,将为养殖场发展赢得宝贵支持和机遇 。

关注区域政策差异是第一步。不同地区因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和发展需求不同,在环保政策执行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湖南,对喀斯特地貌区养殖场排查标准放宽至年出栏 10 头,而其他地区为 50 头 。养殖户可根据当地标准,合理调整养殖规模,避免因规模过大而无法达到环保要求 。在喀斯特地貌区,养殖户可适当扩大养殖规模,但要确保环保设施配套和运行符合标准 。在其他地区,养殖户则需严格控制养殖规模,以满足当地环保要求 。

申请专项补贴也是养猪人可利用的政策红利 。福建省设立省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对设施改造给予最高 300 万元补助,补贴比例不超过总投资的 50% 。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可通过县级农业农村局申报 。这对资金紧张的养殖场来说,无疑是巨大帮助 。养殖场可利用这笔补贴资金投入到环保设施建设和改造中,提升自身环保水平 。一些小型养殖场原本无力承担环保设施改造费用,但通过申请专项补贴,成功建设了沼气池、污水处理设备等,实现了环保达标 。

参与生态补偿机制也是养猪人可考虑的途径 。部分地区对退养户提供过渡期安置费,如临湘市对黄盖湖渔民发放 6 个月每人每月 100 元的安置费,并组织专场招聘会帮助转产 。对于因环保要求而不得不退养的养猪人来说,生态补偿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转产转业 。一些养猪人在获得安置费后,可利用这笔资金学习新技能,寻找新就业机会,实现从养殖行业到其他行业的转型 。

上一篇:畜禽种养循环:从污染困境到生态转机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