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层面,他们缺乏技术支持,对环保标准认知不足。许多散户养殖知识有限,只关注猪的养殖和销售,对环保政策和标准知之甚少,不清楚环保标准具体要求以及自身养殖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当环保部门提出整改要求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现状。 经济层面,这些散户经济承受能力弱,无力承担改造费用。建设环保设施,如沼气池、沉淀池、污水处理设备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平均每户存栏能繁母猪仅 5 - 8 头的散户来说,收入有限,根本无法承担这些高昂改造费用。即便意识到环保重要性有心整改,也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无能为力,只能无奈面临退养命运。 2、中小型专业养殖场 年出栏 2000 - 5000 头的中小型养殖场中,设备老旧型(建场超 10 年)和选址不当型(距离居民区 / 水体不足 500 米)将淘汰 40%,约 1.2 万家退出市场,直接影响能繁母猪存栏 180 - 220 万头 。 建场超过 10 年的中小型养殖场,设备老化问题突出。沼气池容量不足,无法有效处理大量猪粪和污水,导致粪污堆积,产生恶臭气味,易滋生蚊蝇和细菌,传播疾病。固液分离设备老化,无法有效分离猪粪和污水,加大后续处理难度。臭气处理设施缺失,养殖场周边弥漫刺鼻气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引发诸多投诉和纠纷。例如,儋州某猪场因设施老旧,虽未直排但存在臭味问题,被责令整改。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老旧设备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处理效果却越来越差,使得养殖场在环保检查中屡屡不合格。 选址不当也是这类养殖场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养殖场距离居民区或水体不足 500 米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臭气和噪声等,会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一旦发生污染事件,还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引发严重环境问题。在湖南邵阳县,某养猪场因污染农田和水源,引发村民持续抗议。该养猪场污水未经有效处理排入附近农田和水源,导致农作物受损,水源受到污染,村民生活受到极大困扰。最终,该养猪场被要求限期整改,但整改难度较大,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3、跨界资本新进入者 2018 - 2023 年期间进入行业的房地产转型企业和金融资本项目中,约 30% 因环评不达标面临整改或关停,涉及产能 800 万头,对应能繁母猪淘汰量 50 - 60 万头 。 这些跨界企业对养殖行业的环保复杂性认识不足,常常照搬工业污染治理模式。在工业领域,污染治理往往侧重于废气、废水和废渣处理,有相对成熟技术和模式。然而,养殖行业的污染具有自身特点,猪的粪便和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处理不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而且,养殖行业还存在疫病防控等特殊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跨界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差异,简单将工业污染治理模式应用到养殖行业,导致环保措施效果不佳。 在发展过程中,这类企业重规模扩张轻环保投入,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进入养猪行业后,一些企业为迅速扩大规模获取市场份额,将大量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场地建设、种猪引进和养殖技术提升等方面,忽视环保设施建设。他们没有意识到,环保是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旦环保不达标,养殖场将面临被关停风险。等到环保检查时,才发现粪污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只能匆忙整改,但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时机。 这些跨界企业还缺乏专业管理团队,日常运营不规范。养猪行业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需要具备丰富养殖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团队进行管理。而跨界企业的管理团队大多来自房地产或金融领域,对养殖行业特点和规律了解有限,在日常运营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在饲料采购、养殖过程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可能导致养殖成本增加、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引发疫病爆发。在粪污处理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管理,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导致环保问题日益严重。例如,福建平和县大溪镇在禁养区专项整治中,拆除违建猪圈 2 户,去功能化 96 户,从源头削减污染。一些跨界企业在建设养殖场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和政策要求,违规建设,最终面临被拆除命运。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