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期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阶段,也是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转折点。然而,断奶过程中常常出现仔猪体重下降、生长停滞甚至负增重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仔猪的健康,还会降低养殖效益。因此,采取科学的措施减少断奶应激,提高仔猪的适应能力,是确保仔猪顺利过渡的关键。本文将围绕仔猪断奶负增重的原因及关键防控措施展开探讨。 一、仔猪断奶负增重的原因 1.营养应激 仔猪在哺乳期主要依赖母乳,其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尤其是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的分泌不足。断奶后,仔猪突然从液态母乳转为固态饲料,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采食量下降,进而引发负增重。 2.环境应激 断奶后,仔猪从熟悉的产房转移到新的保育舍,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应激反应,影响其正常采食和休息。 3.免疫系统脆弱 仔猪在哺乳期主要依靠母源抗体提供免疫保护,断奶后母源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容易感染疾病,如腹泻、呼吸道疾病等,进而影响生长。 4.心理应激 仔猪断奶后与母猪分离,可能因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减少采食量,甚至出现咬栏、打斗等异常行为,进一步加剧生长受阻。 二、减少仔猪断奶负增重的关键措施 1.科学断奶,逐步过渡 选择合适的断奶日龄:过早断奶(如21天前)会增加仔猪的应激风险,建议根据仔猪健康状况和体重(一般达到6-7公斤)决定断奶时间,通常以28-35天为宜。 逐步减少哺乳次数:在断奶前3-5天,可采取“渐进式断奶”,即每天减少母猪与仔猪的接触时间,让仔猪逐渐适应独立采食。 提前适应饲料:在断奶前7-10天,开始提供优质的教槽料,训练仔猪采食固体饲料,以减少断奶后的营养应激。 2.优化饲料营养 选择易消化的饲料:断奶后应使用高蛋白(18%-20%)、高能量、低纤维的优质仔猪料,并添加乳清粉、鱼粉等易消化原料,减少肠道负担。 添加功能性添加剂: 酸化剂(如柠檬酸、甲酸):降低胃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繁殖,提高消化率。 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弥补仔猪内源酶分泌不足,促进营养吸收。 益生菌和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减少腹泻。 保证充足饮水:断奶后仔猪对水的需求增加,应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必要时可添加电解质或维生素缓解应激。 |
上一篇:保育仔猪粥料的饲喂
下一篇:育肥猪舍管理五招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