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篇

猪场防疫重在健康管理,猪业出路在于生态养殖

日期:09-04 作者:孙元- 小 + 大

本次参会人员比较全面,涉及养猪、政府、科研、饲料、动保、检测和保险等板块,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宏大牧业的发展历程,令人钦佩。吕总作为本溪的民营企业家,把一个小型猪场做成了现代化养猪企业,不仅为周边市场提供了安全、美味的猪肉,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就业。

一、政府要营造环境,猪场要规范经营

我国养猪业每年产值大约为1万6千多亿元,带动的相关产业要比很多行业都多,涉及就业人员上亿人。养殖行业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同时还是政治和社会问题。作为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和帮助养猪企业,要从政策扶持、营商环境、技术协助等给予及时支持。从事养猪业的民营企业要面对很多环节,包括养猪业上下游、环保、土地、调运,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村长甚至一个村民都有可能让企业无法正常经营。所以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和防疫部门要协助他们,引导他们做得更科学、更规范,而不是一味地干预和处罚。比如配置足够消纳粪污的土地,实行种养结合、粪污资源化利用、绿色生态循环。当前养猪业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就是缺少大生态观,造成生态失衡,包括猪业大环境、猪场小环境、猪只微环境。目前,很多猪场运营资金比较紧张,政府可以提供担保和贴息贷款。以前贷款主要是用不动产做抵押,现在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时掌握猪只数量和健康状况,开展活体抵押贷款。

二、防控非瘟抓重点,源头管控是关键

从养猪的技术层面和防非层面看,宏大牧业是比较成功的。从各地非瘟监测数据来看,我们还是要保持高度警惕。猪场要做到“长治久安”,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系统思维、综合管控。那么如何降低“中招”的概率和损失呢?养猪和防病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大大小小的问题,所以我们得抓重点、抓关键。大家都知道,控制传染病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养猪企业对猪场以外的传染源还是很难把控的,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非瘟的传染源在哪里?可能在屠宰场、冷鲜肉摊位、畜禽交易市场、人群密集的地方,那里也许有大量的病毒。所以政府部门要加大监测力度,帮助养猪企业做好大环境管控,特别是那些高风险的场所和环节。当然猪场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所以对人、车、物、猪等要做好必要的检测和洗消工作。

三、细节决定成败,防非无非人心

虽然宏大牧业在各环节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是大家要知道“百密一疏”,猪场制度也好、流程也好、天灾也好、人祸也好,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猪场能否长期做到非瘟零发生、少发生,关键是要保持人员的稳定性、制度的落地性、责权利的一致性。家族企业很容易出现特权人员,但猪场不能有“VIP通道”,不可随便出入。非瘟面前,人人平等;防疫面前、人人有责。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这就需要读懂人性、理解人心、以人为本、抑恶扬善、责权清晰、奖罚分明。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一个合格的猪场场长要从饲养员做起,只有对养猪全过程和各环节都了解的管理者才有可能把猪场经营好。

四、“七度”管理是法宝,抵抗力强赛“神药”

在猪场养殖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七度”: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度、空气清新度、水料清洁度、营养均衡度。猪的吃喝拉撒睡都没弄好,你就是天天给猪喂各种中西药保健品,它就不生病吗?所以我们要重视猪的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千方百计地提高猪只抵抗力和健康度。有养猪人戏称“要把母猪当老婆养、把仔猪当孩子养”,不无道理。所以我们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你是怎么理解猪的?是否了解猪的习性和需求?对猪是否友善?李玉田博士研究表明,单是饲养员对猪态度的差异,从保育到出栏就有5.7公斤的差别。所以我们要有爱猪敬猪的文化和举措,保障猪只的必要福利。猪场的猪只健康度是可观测、可量化的,例如:母猪是否有泪斑?泪斑比例是否高?产程是否长?母猪背部死皮是否多、有无出血点?是否皮红毛亮?血红蛋白水平高低?健康度与猪只的抵抗力、生产效率成正相关。猪场要根据实际的风险做好疾病的防控,比如猪场周边数公里没有其他猪场,就不必天天消毒。外面来的人、车、物要进行必要洗消和处置,但不建议搞例行“带猪消毒”(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就没有进行过日常“带人消毒”)。如果面临高风险,可以选择有机酸等无刺激性的消毒剂进行带猪消毒。作为猪场,既要做病毒的文章,即生物安全,也要做猪的文章,即健康管理。

上一篇:猪企集中退出北方的背后

下一篇:中国养猪业即将掀起新一轮革命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