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

猪高热病的特点及防控研究进展

日期:06-17 作者:张 楠- 小 + 大

猪高热病是一类夏季高发的传染性疾病。病猪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急促。该病治疗效果差,易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日常防控应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病因、临床症状等,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和治疗措施。

猪高热病病因

1.1 传染性因素

造成猪高热病的病毒种类众多,例如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等。其中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等在我国养殖场内广泛存在,且具有交叉感染特点。这些病毒会破坏生猪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由于感染后免疫抑制,导致病毒在机体内迅速复制,进而加速疾病的蔓延。养殖过程中转群、接种、高温应激等均可造成生猪抵抗力下降,进而发病。细菌感染也可导致猪高热病的发生,例如感染嗜血杆菌、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等。除此之外,感染弓形虫等寄生虫也会出现高热症状。

1.2 环境因素

养殖过程中饲养环境恶劣,猪舍内阴暗潮湿、不通风,夏季环境温度高,冬季环境温度低等都会导致猪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细菌、病毒等,导致免疫抑制,进而诱发该病。另外,养殖场缺乏完善的饲养管理体系,料槽、水槽未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导致病原体扩散,甚至引发继发感染,加重疫情,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夏季环境温湿度高,适宜蚊子、苍蝇等媒介的生存,这也大大增加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1.3 营养因素

日粮营养供应不充足,各类营养素比例失衡,也会诱发猪高热病。例如,日粮中蛋白能量比例失衡,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会导致生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下降,体质降低,抵抗力减弱。养殖场缺乏严格的饲喂程序和饲喂管理,随意给猪群添加饲料,过量饲喂导致其消化不良。另外,日粮储存不当,导致霉菌感染。若生猪采食污染的饲料会导致免疫器官受损,影响疫苗接种效果,进而降低抗病力,诱发疾病。

1.4 药物因素

疾病治疗和日常保健过程中过量用药可导致药物在机体内残留,进而造成病原体抗药性产生,减弱药效,影响治疗效果。常见的激素类药物本身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反应,抑制巨噬细胞,影响机体免疫机能。例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1.5 疫苗效价低

选择疫苗时,若抗原含量低,免疫效价会降低,无法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抵抗力,导致病原体感染。接种过程中若疫苗稀释不合理或接种途径、操作方法不当都会导致疫苗效价降低,最终引发免疫失败,诱发猪高热病。

流行特点

猪高热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夏季高发,环境温度高、湿度大的地区多发。猪高热病不受年龄、品种限制,多发于哺乳母猪、保育猪。哺乳仔猪的抵抗力差,致死率高。不同体型的病猪致死率不同,母猪致死率在10%~30%,妊娠母猪感染后流产率偏高。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一旦发病10 d内可迅速蔓延至整个猪群。病猪病程长短不一,短则一周,长则一月。通常养殖场内成年公猪或母猪最先出现高热症状。病死猪尸体及病猪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病死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猪高热病可通过粪口传播、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养殖场内高饲养密度,猪群密切接触也会加速疾病的传播。就药物治疗来看,抗生素的使用在治疗过程中未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该病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临床症状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传染性疾病。病猪临床症状明显,发病快、传染率高、致死率高。发病初期,病猪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猪出现口干、口腔分泌物增多、皮肤潮红,有出血点。尤其颈部、腹部、耳等部位出血现象明显。食欲完全废绝,病猪体温升高至40℃以上,持续高热不退。部分病猪出现呼吸困难、气喘、鼻腔分泌浓稠的分泌物。妊娠母猪会出现流产现象,病程偏短,突然死亡。

上一篇:蛋鸡非典型新城疫案例深度解析

下一篇:猪场蓝耳病防控现状与技术研究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