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

水禽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日期:05-29 作者:张红,田秋丰- 小 + 大

近年来,我国水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上饲养水禽最多的国家。细小病毒是引起水禽疫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制约我国水禽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好水禽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意义重大。本文概述了水禽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旨在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等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病原简介

水禽细小病毒(Waterfowl parvovirus,WPVs)为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亚科(Parvovirinae)、依赖病毒属(Dependoparvovirus)成员。WPVs病毒粒子无囊膜结构,直径约为21 nm。WPVs基因组全长约5.1 kb,为单股线性DNA[1]。WPVs包括经典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related virus,N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GPV为经典毒株,可引起雏鹅和番鸭小鹅瘟;NGPV为GPV变异株,引起鸭短喙侏儒综合征;MDPV仅侵害番鸭,具有致病性,引起“三周病”[2]。

2 流行病学

1961年我国学者首次从雏鹅体内分离到GPV,主要感染4周龄以内的番鸭和雏鹅;1周龄以内的易感雏鹅感染后,死亡率可达100%;2~3周龄感染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10%~60%;3~4周龄感染的,无临床症状,形成亚临床感染。

2015年在我国大量鸭群中出现鸭短喙侏儒综合征,主要感染10~40日龄鸭群,该病主要发生于樱桃谷鸭和半番鸭。发病率在10%~30%之间,严重者达40%。

1980年我国学者首次发现MDPV,3周龄以内的番鸭发病率在27%~62%之间,死亡率为22%~43%不等,20日龄后表现为零星发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与免疫状态和被感染鸭的日龄密切相关[3]。

3 临床症状

3.1 小鹅瘟

根据感染病程的发展过程,该病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最急性型常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雏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传播速度和死亡速度快,死亡雏鹅的喙、爪尖发绀,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达95%以上。急性型多发生于14日龄以内的雏鹅,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行动障碍,排黄白色或黄绿色带有气泡的稀便;病死前两腿麻痹和抽搐。15日龄以上的雏鹅感染小鹅瘟后常表现为亚急性型,症状较轻,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病程在5~7 d不等。

3.2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

感染鸭在5~6日龄开始发病。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10日龄左右出现生长发育受阻,羽毛发育障碍,俗称毛刺鸭。短喙,舌头突出外漏,不灵活,影响采食,影响骨骼发育。随后出现机体消瘦,腿部无力,运动障碍等。此疾病,在养殖环节造成淘汰率增加,在加工环节影响产品品质。

3.3 番鸭细小病毒病

番鸭细小病毒只侵害番鸭,一般感染3周龄以内的番鸭,因此该病也叫三周病。该病可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6日龄以内的番鸭,常表现为最急性型,病程短,几小时出现死亡;7~14日龄的,表现为急性型,精神沉郁,运动障碍,腹泻,病程2~4 d不等;2周龄以上的,主要表现为亚急性型,病程一般为5~7 d不等,患病鸭精神委顿,行走迟缓,死亡率低。病愈鸭有脱毛现象,影响生长发育,成为僵鸭。

4 剖检病变

4.1 小鹅瘟

小鹅瘟的特征性病变为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型病例一般表现为全身败血性变化,全身脱水,心肌苍白,肝脏肿大。

上一篇:鸡病的7项临床诊断技术

下一篇:蛋鸡非典型新城疫案例深度解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