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精方式:经产猪深部输精,后备猪常规输精。 输精策略:后备猪静立反应后延迟12 h第1次输精、间隔12 h第2次输精;断奶后3~5天发情猪延迟24 h第1次输精,间隔12 h第2次输精;其他异常发情猪发情即配,间隔12 h第2次输精。 药物投喂:喂药猪采用简式定时输精方案,与精准定时输精方案不同之处在于母猪需要进行发情鉴定之后再参与配种。 3.3 推广应用结果 批次生产实行前后生产指标对比见表5所示。
由表5结果可知,在实行批次化生产后,公司整体生产指标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最优秀猪场甚至做到了分娩率93%、PSY30头的优秀成绩。 4、讨论 部分老旧猪场由传统的按周连续生产转换成批次生产,过渡期需要5至6个月时间。在初期,生产成绩可能稍有降低(如部分母猪空怀期延长,哺乳期缩短导致仔猪成活率和健仔率下降)。员工的工作程序需要调整,尤其要重视的是,批次生产中最好配备专门的清洗消毒设备和专门的冲栏人员,专门负责各生产线的栏舍清洗消毒,这样可以让各阶段员工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或者参与下一阶段的生产任务,专人负责专事。所以熟练的技术工人至关重要,需要对员工加强培训。 根据猪场各环节(妊娠、产房、保育、育肥)的空间容量、生长周期,找到限制性因素,或依此而行或改变限制性条件。尤其是老旧猪场在进行批次化生产调整前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场的基础条件,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以免得不偿失。每批次的配种分娩周内的工作量可能会加重,尤其当配种分娩断奶与其他活动发生冲突时。周配种数量的确认是以产床数为基准数量,考虑返情率、繁殖障碍等因素,不变的是分娩数,变的是配种数(存栏母猪),不同季节可以微调配种数量。面对多批次同期化调整,断奶母猪会存在提前或延后断奶的情况,需提前准备好保育—育肥阶段猪舍和特殊情况处置方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新建猪场要充分考虑群体规模、栏舍设计、技术参数、人员配置,设计好生产计划表,计划一旦确定,必须保证执行到位,否则可能造成生产混乱或瘫痪。配种高峰期公猪的使用问题,多个群体面临的问题将更加严峻,必须要规划好公猪的固定采精频率,保证公猪的健康水平和高质量的精液供应。 高生产水平反过来会提高对猪场管理水平的要求,强化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尤其是后备猪管理、头胎猪管理,青年母猪稳定才能维持良好的批次化生产效果;有序更新猪群,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 要合理使用繁殖激素,遵循母猪自身的生理循环规律;注重母猪体内激素分泌的调控管理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体外补充繁殖激素只是辅助手段,避免盲目、过度使用繁殖激素。 5、结论 批次化生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猪场主要生产指标,提升猪场管理效率,提高设备设施利用效率,改善猪场经营状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批次化生产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具体如何选择需要根据猪场的建设布局、人员配置、生产目标以及猪群情况综合考虑,以生物安全为主考虑的话,建议采取3~5周批的模式,减少出栏频次,降低出栏风险,稳定猪场生产。 |
下一篇: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