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

解锁后备母猪入群管理的增效密码

日期:07-24 作者:佚名- 小 + 大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后备猪的科学管理已成为猪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后备猪的健康状态、繁殖性能及适应性直接关系到猪群的生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然而,当前部分养殖场在后备猪入群管理中存在选种不严、隔离不足、营养失衡等问题,导致繁殖效率低下、疫病风险增加。为此,制定系统化的后备猪入群管理规范,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最新养殖技术与实践经验,从多个维度提出管理规范,为养殖场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方案。

一、入群前准备:奠定坚实基础

后备母猪的入群前管理是后续高效繁殖的基础,需从选种、隔离驯化、体况调控等环节严格把控。

1.1 严格选种 

(1)体型外貌:选择体型匀称、四肢健壮、背腰平直、腹部不下垂的个体,确保有效乳头数≥6对,且排列整齐,无遗传缺陷。 

(2)健康状况:排除传染病(如猪瘟、伪狂犬病等)、无外伤、精神状态良好,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以筛查隐性遗传病。

(3)繁殖性能:优先选择高产母猪后代,查阅系谱资料,确保其父母代繁殖性能优良(如产仔数、泌乳能力等)。

1.2 隔离驯化 

(1)隔离观察:新引进后备母猪需单独隔离饲养至少4周,期间进行健康监测与疾病检测(如血清抗体检测),确认无疫病后方可混群。 

(2)环境适应:逐步调整饲料类型、饲养密度及管理模式,减少应激反应。每日观察采食量、排泄情况及行为表现,及时处理异常个体。

(3)疫苗免疫:按猪场免疫程序完成基础疫苗接种(如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等),确保群体免疫水平达标。

1.3 体况调控 

(1)体重与背膘管理:配种前目标体重130-150kg,背膘厚度16-18mm。采用阶段性饲喂策略:80kg前自由采食,80kg后适当限饲(日喂量2kg/头),结合青绿饲料(0.5kg/日)补充维生素与纤维素。 

(2)诱情管理:210-230日龄前2周启动诱情,通过公猪身体接触(每日1-2次)、光照刺激(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促进发情。记录初情时间,为后续配种提供依据。

二、配种期管理:精准操作提升受胎率

配种期的科学管理是确保繁殖成功的关键环节,需精准把握发情鉴定与配种时机。

2.1 发情鉴定 

(1)行为观察:每日早晚两次观察外阴变化(红肿、黏液分泌)、行为表现(静立反射、爬跨行为)。

(2)公猪试情:利用成熟公猪进栏诱导,观察母猪是否出现静立反应,结合黏液黏稠度判断发情阶段。

(3)辅助工具:必要时采用激素诱导(如PMSG+PGF2α)辅助鉴定。

2.2 适时配种 

(1)配种时机:发情后24-36小时进行首次配种,间隔12小时复配。避免过早或过晚配种,以提高受胎率。 

(2)配种方式:根据猪场条件选择传统人工授精方法,结合五步法查情手段。 

(3)记录管理:详细登记每头母猪的发情时间、配种日期、公猪信息等,便于妊娠监测与后续分析。

上一篇:中国肉种鸭产业的崛起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