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母猪群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采用繁殖同步化调控技术,实现同期发情、配种和分娩,使猪场实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目标的母猪高效繁殖生产管理体系。近几年,受到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生猪产业的生物安全面临极大挑战,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迅速兴起,传统的连续式生产模式逐渐被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替代,批次化生产已成为规模化养殖的趋势。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定时输精和同期分娩技术。定时输精技术是利用外源生殖激素,人为调整群体母猪发情周期,使母猪在预定时间内发情排卵、进而达到同步配种。同期分娩是指在母猪妊娠末期利用外源激素人为调控母猪分娩时间,进而实现猪群的“全进全出”。在猪场批次化生产中,后备母猪情期管理对于提高母猪定时输精效果和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综合论述后备母猪情期管理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措施,以期为提高母猪终生繁殖性能和猪场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1、母猪发情与排卵 发情是指母猪在特定年龄时表现出一系列行为变化和生理变化,主要特征包括精神焦躁、食欲减退、尾巴抬高、阴道分泌物增多、允许公猪爬跨等。母猪从上次发情结束到下次发情结束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发情周期,主要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两个阶段。母猪首次发情通常在150~220日龄,发情周期平均为21 d。通常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母猪体内内源性生殖激素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各激素之间通过协同或拮抗作用,共同调节母猪的性周期活动。 母猪发情和排卵是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下进行的,大脑皮层接受外界(光线、温度等)和内源性激素等各种因素刺激而发生兴奋,并传到下丘脑,下丘脑接收到刺激信号后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GnRH经垂体门脉系统运至垂体前叶,促进垂体分泌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进而促进卵泡生长、发育和成熟。在卵泡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中,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协同作用产生并分泌雌激素(Estrogen, E2),当血液中的E2上升到一定浓度时即引起母猪一系列发情行为产生。当优势卵泡临近排卵时,母猪体内E2合成到达峰值,进而诱发LH峰,引起成熟卵泡破裂排卵。母猪排卵集中在整个发情期的中后段,数量约为15~30个,母猪的排卵率取决于成熟的大卵泡数量。 2、情期管理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后备母猪情期管理主要包括初情期日龄以及配种情期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后备母猪的终生繁殖成绩和生产年限。情期管理是猪场批次化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科学合理的情期管理对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1 初情期日龄 初情期是母猪首次发情和配种的阶段,标志着母猪性成熟并且具备繁殖能力。通常后备母猪初情期越早,配种时间也会相应提前,从而表现更高的繁殖性能。因此,对母猪的初情期进行适时的管理和监控对于提高繁殖效率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郭红洲等研究表明,相较于初情期日龄大于230 d的美系大白猪,初情期日龄在201~215 d的后备母猪前6胎的产仔总数、活产仔数和健仔数均明显提高。袁晓龙等研究发现,初情期日龄小于190 d的杜洛克母猪窝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初情期日龄大于251 d的后备母猪,表明初情日龄越早的后备母猪可能具有更高的繁殖性能。Tan等发现,丹系长白猪的初情期日龄小于210 d时,前两胎次的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高,建议后备母猪首次发情日龄控制在180~210 d。此外,陈志林等研究表明,初情日龄大于285 d,母猪前3胎的窝产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均显著低于初情期日龄小于195 d的后备母猪。相较于初情期日龄晚的后备母猪,初情期早的后备母猪配种时间更早,非生产天数更少,淘汰前生产胎次更高。合理控制后备母猪的初情期日龄可以对其繁殖性能产生积极影响,但不同品种后备母猪的最佳初情期日龄不同。为了确保母猪的最佳繁殖性能,需要根据品种和生长情况,合理控制母猪的初情期日龄,确保其生殖器官和身体发育成熟,并维持正常的繁殖周期。 |
上一篇:种猪批次化生产在我国的创新应用
下一篇:首农集团种猪批次化生产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