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养猪生产中,基本采用的是常规自繁自养的生产管理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灵活,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生产上的弊端,比如生产不均衡、生产成绩很难提高,同一间猪舍可能混养着不同日龄或体重的猪只,猪只整齐度不好、疫苗免疫批次多、工作繁琐,同时无法实现全进全出,空栏清洗、消毒不彻底,不同阶段猪群混养,造成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疫苗免疫带来困难。 从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疫病防控工作越来越困难。只有做到猪群全进全出,才能做到彻底地清洗消毒,从而隔断疾病的传播,猪场批次化生产的概念由此而生。而20世纪80年代烯丙孕素的成功上市,使批次化生产技术得以实现。 随着传统养猪业弊端的不断暴露,养猪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养猪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中国养猪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新的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也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来势汹汹,给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批次化生产因为具有实现猪场疾病净化这一优势,开始被国内养猪行业大众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兼具安全和高效的养殖技术快速在国内得到认可和推广应用。 1 批次化生产概述 批次化生产是利用母猪繁殖生理规律和现代生物技术,将生产母猪同时进行断奶、配种和分娩,每栋舍生长猪采取全进全出,每个操作均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 1.1 批次化生产的优点 (1)便于生物安全管理:全进全出,减少人流、物流、猪流频次,降低传播风险;(2)工作计划性强:采集精液、预制饲料、采购物资等;(3)猪场生产节律规范:更加简单,标准化高,易于复制;(4)节约资源:节约人力,方便绩效核算;(5)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管理细节更加专注,可以减少疫苗、用药的成本和其他生产成本,提高人员和圈舍利用率,最终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1.2 批次化生产的缺点 (1)员工技术要全面:需要员工熟练掌握多个环节技术,并且能够熟练操作;(2)猪群储备计划性及后备猪补充:供给支持需要提前性和及时性的规划,储备大量后备猪;(3)稳定的精液供给:需要对公猪做精液采集处理,以维持公猪正常的生理;(4)生产节奏较快:需要稳定的高素质人员,合理的分工,高效的绩效考核管理。 1.3 常用的批次化管理模式 常用的批次间隔选择见表1所示。
2、首农中育批次化生产模式的现场应用 2.1 首农批次化生产的使用发展历程 首农集团下属北京中育种猪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老牌种猪育种企业,有着30多年的育种经验和生产技术积累,在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上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公司于2015年开始在原有猪场条件下进行批次化生产改造的探索,取得了可观的生产成绩改善。2016年后,公司所有新(改)建猪场都匹配批次化生产模式进行设计建设。2018年公司下属猪场全部采用批次化生产模式。 |
下一篇: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