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300头母猪场在发生蓝耳之后的经过,重点研究了本次案例的感染、传播以及解决。选择了连续3个批次的仔猪,每批9-11窝;在爆发后1.5、8、12个月后采样3批,采集仔猪2、4、6、9周龄仔猪。在疫情爆发后1.5个月,三分之一的母猪产下的仔猪受到感染,到9周龄时累计达到80%。但是在第二批采样仔猪只有10%感染。但是在第三批采样中,60%的窝数出现感染仔猪,累计达到78%。在第一批样品中发现了更多的毒株,有4个毒株在传播,其中3个能够追溯到垂直传播时间。虽然在第3批只发现了1个变异毒株,但与其他的毒株并不一致,这表明猪场毒株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抗体角度来看,2周龄时第2批要比其他两批更高,而所有批次的仔猪或母猪中均检测到低水平的中和抗体。 此外,第1批和第3批的一些母猪分娩了两胎阳性仔猪,并且这些仔猪在2周龄时缺乏中和抗体。这表明病毒在初期爆发时高度多样性,随后是有限传播阶段,最后会发生变异,逃避猪群免疫系统,导致猪场蓝耳的垂直传播的反弹。尤其是那些发生垂直传播但是没有临床症状的母猪可能会是猪场爆发的主要群体。 在整个案例的追溯过程中,大多数动物都会将感染传递给1-3头猪,但是也存在超级传播者。也有一只出生就存在病毒血症,但是也并没有发生传播的猪只。 结果—病毒在场内循环 第1批,总共为11窝,72头仔猪。出生时有4窝(约36.4%)检测到阳性(每窝平均1-5个阳性动物,CT值约30.8±4.0)。11窝中仅1窝仔猪的脐带检测结果疑似,但是在2周龄时也发现了被感染。在第一批的观察过程中,总共58只动物被感染,24只在9周龄前死亡,其中10例在2周龄前死亡。 第2批仔猪:病毒循环在第二批仔猪中表现较弱,74只动物只有8头表现出阳性,2只脐带检测阳性,另外在4周龄检测1只、6周龄检测2只、9周龄检测3只,这批的死亡率大概在21.6%。 第3批,出生时在6窝仔猪中检测出阳性,平均CT在35.6±1.0。在实验过程中,总共有55只动物感染,死亡率在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