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活动中产生的巨量粪污严重超出周边耕地的消纳能力,若不加以处理或者处理不科学、不规范,必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本文介绍了规模猪场粪污排放及处理现状,指出了粪污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粪污处理的改善对策,为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提供参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快速膨胀式发展,为居民餐桌肉蛋奶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养殖业扩张式、粗放型发展,导致畜禽粪污排放问题日益加剧,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20年)显示,全国水污染物排放量中,来自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COD)为1067.13万t,总氮(TN)为141.49万t,总磷(TP)为21.20万t,分别占水污染物总排放量的49.77%、46.52%、67.22%,虽然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2007年)时有所下降,但仍然远超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成为污染源之首。而在农业源中,畜禽养殖业水污染排放量COD、TN、TP分别为1000.53万t、59.63万t、11.97万t,成为农业源的主要排放源。分布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以及位于城郊的大型规模养殖场,其在养殖活动中产生的巨量粪污,严重超出周边耕地对粪污的消纳能力,如果不加以处理或者处理不科学、不规范,必将成为农村最为严重的面源污染。 1 规模猪场粪污排放现状 1.1 粪污排放量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量:COD为1000.53万t,氨氮(NH3-N)为11.09万t,TN为59.63万t,TP为11.97万t[1],分别占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量的93.76%、51.3%、42.14%、56.46%,是农业源的首要排放源。其中,畜禽规模养殖场水污染物排放量COD、NH3-N、TN、TP分别为604.83万t、7.50万t、37万t、8.04万t[1],占畜禽养殖业水污染源排放量的60.45%、67.63%、62.05%、67.17%,是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近40亿t,其中,畜禽直接排泄的粪便约有18.8亿t,养殖过程产生的污水量约20.9亿t。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污染行业之一。而生猪是畜禽养殖的主体,约占畜禽总养殖量的一半,治理规模猪场粪污,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是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 1.2 主要清粪及排放方式 随着生猪养殖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受经济效益和市场引导,生猪养殖专业化特点越来越明显。养殖集中分布在城市近郊,高度集中的规模猪场产生的巨量粪污,导致周边配套农田对粪污消纳能力适配度降低,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降低。 当前,根据饲养品种、日龄、饲养模式的不同,规模猪场清粪方式主要有干清粪、水冲粪和水泡粪3种工艺形式。干清粪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从畜舍地面收集全部或大部分的固体粪便,残余粪尿用少量水冲洗的粪便清理方式;水冲粪是粪尿污水混合进入漏缝地板下的粪沟,每天数次用喷头放水冲洗,粪水顺粪沟流入粪便主干沟,再进入地下贮粪池或用泵抽吸到地面贮粪池;水泡粪是在畜舍内的排粪沟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粪尿、冲洗和饲养管理用水一并排放进漏缝地板下的粪沟中,储存一定时间(一般为1~2个月),待粪沟装满后,打开出口闸门,粪水顺粪沟流入粪便主干沟,进入地下贮粪池或用泵抽吸到地面贮粪池。不同的清粪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粪污排放方式,有的猪场采用氧化塘发酵-还田的方式排放粪污,还有的猪场采用干湿分离技术,得到的干粪高温堆肥制成有机肥,或与化肥混合制成复合肥,粪水则作为肥水直接还田。 1.3 主要污染物 规模猪场的粪污主要包括固体粪便、尿液以及养殖活动中产生的废水等,在养殖活动中所产生的粪尿、污水和恶臭气体会对水体、土壤、大气造成污染。粪尿中除了包含COD、TN、TP可造成对水体、土壤的污染外,还包含大量硫化氢、氨、醇类、酚类、酰胺类、胺类和吲哚等有机物,以及各类病原菌和微生物等。当前,一些饲料中还含有过量矿物质和金属元素,也会造成对环境的矿物质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兽药中使用的含铜和胂制剂也会污染环境。此外,养殖场在生产活动中孳生蚊蝇,可能产生虫卵、病原菌、微生物等,也会污染周边环境。 |
上一篇:冬季清理猪舍技巧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