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形势下高质量养猪的发展模式 我国的生猪生产和养猪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技术工艺创新不够、产业经营体系不全、生态环保水平不高、绿色饲养意识不强和肉食品安全监管不严等问题和不足。据2021年中国畜牧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年出栏数在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出栏量占了市场份额的60%左右,约20%的市场被前20位龙头企业的出栏量所占据。由此可见,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里,中国养猪业将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新机遇。因此,基于规模化养猪而大力推进生态化、健康化、福利化、集约化等先进饲养模式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 2.1 生态化养猪 生态化养猪是指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基础上,将养猪业与沼气能源、水产养殖、林果蔬菜、作物种植和绿色环保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生产模式。目前,我国的生态养猪业刚刚起步,人们的观念、意识有待加强,技术、设备有待完善,未来我国的生态养猪业将逐渐成为新时代畜牧业的主导力量。养猪生产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对猪场的场址选择、设施规划、环境治理、林草绿化和猪的科学饲养、疾病防治等措施,力求保持水土、空气、饲料、设施、设备、物流和生产过程等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不断加强养猪生产过程的绿色环保治理;二是通过饲料类型改变、饲养方式创新和养猪规模控制等措施,提倡使用青粗饲料、发酵饲料养猪或通过替代品降低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推广猪的低碳减排饲养技术,提高养猪生产的环保效益;三是通过对猪场粪污的集中收集、固液分离、粪便发酵、污水净化等措施,使猪粪转为有机肥,污水变为灌溉水,用于作物种植、林果栽培、花卉蔬菜和水产养殖等产业,也可直接将粪污收集入池,用于沼气发电,力求养猪资源的环保利用。如以养猪为龙头,结合禽、鱼饲料和有机肥的开发,带动种植、林果、蔬菜、能源等产业,发展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 2.2 健康化养猪 健康化养猪是指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基础上,将养猪生产中的绿色饲料、过程性净化、安全性产品等充分体现出来,做到猪肉产品从源头到餐桌都保持健康安全的一种生产模式。目前,我国的健康养猪业虽然得到了政府、行业、企业和人们的重视,但缺乏有效的制度措施和监管,效果不太明显。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桌上肉食品比例的升高,人们必然需求更多安全、优质、健康的“放心肉”。养猪生产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用经认证合格且具有绿色产品标志的饲料,确保原料采购、加工配制、工艺过程、产品营养、卫生指标和运输保存等方面要高于普通饲料,为健康化养猪把好第一关;二是重视养猪生产的过程性净化,定期对水体、土壤、空气、猪群、饲料、兽药、疫苗、环境和物流等生产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建立健全的养猪过程性健康体系。如现代养猪已逐渐出现公猪站、母猪场、保育场和育肥场相对独立的封闭式管理,建立无特定病原体后备种猪群,非限位栏养猪生产模式和饲料中禁用激素、抗生素和磺胺类添加剂等;三是遵循我国《绿色食品 肉及肉制品》(NY/T843-2009)《绿色食品 畜禽肉制品》(NY/T 843-2015)等标准规范,积极创造条件,在养猪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通过关注福利饲养、使用有机饲料、提供舒适环境和规范兽药的使用品种、用量等健康生产措施,提升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和有机猪肉的生产能力。 2.3 福利化养猪 福利化养猪是指让猪在生长、繁育、管理、运输和宰杀过程中,确保其不受饥、渴、病和痛等伤害,并给予自由舒适和人性化管理的一种生产模式。目前,我国的福利化养猪技术仍然停留在“概念”和“意识”上,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福利化养猪在改进猪肉品质、提高生产性能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方面的优越性。随着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增强和猪带给消费者的产品享用,未来我国的养猪业必将在人与猪的环境和谐、人与猪的共存共生等方面出现新的发展需求。养猪生产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养猪业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餐桌上很多的高档肉食品,不能因为猪是一种动物,而降低人类对它的保护属性;二是按照猪的生物学特性充分满足猪的采食、饮水、运动、休息、群居、繁殖和生产等方面的行为需求,并积极创造条件为猪群提供适宜的饲料类型、饲养方式和生活环境;三是突出对猪群的人性化管理,消除限位栏饲养模式,减少作为实验动物时的粗暴对待和宰杀时的痛苦伤害,尽可能做到人与猪的“亲和”,使猪在生产、生存过程中能够舒适自由;四是让猪群享受健全的医疗服务保障,如定期对猪体进行健康检查、药物保健、免疫注射和驱虫服务等,及时对发病猪群进行疾病诊疗服务,确保猪的生活品质和强健体魄,让其健康地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肉食品。 |
下一篇:湖南生猪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