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营养供给方案 目前,在胚蛋给养模式下进行初探,营养供给方案主要包括:1)糖类,包括黄芪多糖和棉子糖等,如在胚期第12天通过气室注射4.5 mg的棉子糖(0.2 mL)能改善肉鸡回肠黏膜形态,提高T细胞和B细胞表达水平;2)氨基酸,包括苏氨酸、精氨酸和丝氨酸等,如在胚期第14天通过卵黄囊注射20或30 mg苏氨酸(0.5 mL)可增强雏鸡对绵羊红细胞的体液免疫应答 [16] ;3)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和叶酸等,如在胚期第11天的卵黄囊内注射3 mg维生素C(0.1 mL)可提高肉雏鸡21日龄脾脏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降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4)矿物元素,包括硒、碘和铁等,如胚期第18天在羊膜腔注射10或20 μg的硒(0.1 mL)能够提高肉鸡针对产气荚膜梭菌和坏死性肠炎的血清抗体水平。但胚蛋注射的位点、时间点以及功能性营养物质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尚未形成系统标准化方案。
图1 感染期间营养免疫和免疫代谢之间的互作效应 针对商品代肉禽,营养供给主要关注:1)多糖类,包括中药复方多糖、香菇多糖及酵母细胞壁多糖等;2)油脂类,如饲粮添加50或300 mg/kg包膜肉桂油可促进肉鸡非炎症状态下的体液和黏膜免疫机能;3)氨基酸,如苏氨酸、L-茶氨酸和L-精氨酸等;4)矿物质,如硒缺乏抑制了肉鸡免疫应答的多效机制。不够,虽然选择较多,但部分营养物质没有证明其在疾病状态下的适度免疫激活效应。因此下面进一步梳理疾病状态下的免疫营养(表1)。 此外,营养物质的添加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性质、类型、组合方式和剂量等;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环节的免疫调控侧重点,包括免疫系统发育、免疫细胞底物、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减少免疫病理、调节激素活性、影响肠道生理和在感染期间限制病原体对营养的利用。 表1 家禽疾病状态下免疫营养研究示例
↑表示升高;↓表示下降;-表示无显著性变化或结果不一 |
上一篇:动物源性原料在猪养殖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航:合成生物学助力精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