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简述了奶牛饲养过程中不同行为表现与奶牛福利的关系,以及在奶牛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对奶牛福利重视程度,指出奶牛福利直接影响着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奶牛福利对动物和人类的安全、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动物福利”这一概念率先由美国人休斯在1976年提出,它提倡人类在人道、合理地利用动物的同时,要兼顾动物的福利,尽量保证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 动物福利是动物行为表达的条件,动物福利及其评价方法也依赖于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动物行为表现了动物的感情和动机,显示了动物的福利状况,是检验动物福利条件的最直接证据,同时,动物福利为动物行为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现在国内外的报道和资料数据显示,许多关于动物行为学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了发展、验证和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各个国家和组织关注动物福利及动物福利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一种新型技术壁垒时,更加显示出了动物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研究动物福利推动家畜福利饲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奶牛的采食行为、反刍行为、护身行为以及应激行为等行为学评价指标的研究,根据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的原则”,使奶牛的福利得到提高,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可以保障人类的福利。 1 奶牛行为与奶牛福利 奶牛福利可以作为观察奶牛行为时的对照。通过观察奶牛的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奶牛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活动方式和生活规律,创造出适合于其行为习性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而也相应的提高了奶牛福利。 奶牛行为是对环境条件或体内刺激产生反应的方式,而奶牛对刺激的感知是通过视、听、嗅、味、触觉以及体内神经感觉而实现的。奶牛的大脑对各种感觉器官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按照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本能以及奶牛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记忆、经验等做出不同的反应和行为应答。 奶牛的正常行为:采食、饮水、反刍、排泄、运动、探究、寻求庇护、群居、效仿、竞争、护犊—恋母、性行为;奶牛的社会关系:群居等级关系、头牛—随从关系、人—牛关系;牛之间的交流:声音、嗅闻、回家行为。 奶牛饲养者可以通过对奶牛基本行为的观察,了解奶牛的情绪、欲望等心理活动,以及奶牛可能做出的进一步行为反应,制定出相应的饲养措施和管理对策,通过实施可以使奶牛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1.1 采食行为与奶牛的福利 奶牛的采食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因素、饲养管理和营养水平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某一部分一旦发生改变,奶牛的采食就会受到影响。通过观察研究奶牛采食行为异常变化,可以显示出奶牛福利的优劣。 在舍饲条件下,奶牛的采食过程是在受约束的条件下进行的,行为比较单一,且奶牛采食到的饲料是有限的,也不利于奶牛的自由活动;而放牧奶牛的采食行为较复杂,它包括了对食物的搜寻、定位和采食等各项活动,且放牧饲养便于奶牛自由采食,能提高奶牛的福利。 因此,在饲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经常放牧,或者给奶牛足够的活动空间,提供充足的饲料,让奶牛享受到自己应有的待遇。 在荷兰等发达国家,奶牛的福利得到了很高的重视,他们经常放牧饲养奶牛,奶牛可以自由的采食。高靖和高腾云报道荷兰的奶牛场大约有半数实行昼夜划区轮牧,每个小区的放牧时间通常有2~5d,且每公顷土地仅饲养1.4~1.8头奶牛,年产牛奶量可达12000~16000kg。 在夜间把奶牛饲养于舍内,多数情况下饲喂青贮玉米,并且可以在带有分隔牛床的散放式牛舍里自由活动。犊牛出生后,仅在有限的几周内,圈养在单独的牛舍的牛栏内,以后便进行群养。同时,荷兰政府对牛舍的空间和光照也做了最基本的规定,在奶牛的运输过程中也要严格的遵守动物福利条例。 在奶牛采食过程中,择食行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少人对奶牛的选择性采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过详细论述。一般研究认为,奶牛的择食性表现为喜食青绿饲料和块根类植物,通常会避免采食被排泄物污染了的、绒毛多的或者外表粗糙的牧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