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牦牛养殖场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场,普遍缺少专业兽医,牛病防控技术力量薄弱。迫切需要加强牛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通过第三方在诊断和防治服务、咨询和培训等方面的职业服务,为牛病防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保障。(疫病防控研究室主任 郭爱珍) 3.1.4. 加大畜牧装备科技创新投入、推进种养结合和节能减排养殖模式 继续推进家庭农场和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加大畜牧机械装备科技创新投入,补短板、强弱项,重点解决制约产业中“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增强农机补贴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适度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成套补贴政策落地,扩大补贴范围。加快高原型牦牛养殖设施装备研发力度,在规模化养殖场探索推进现代化养殖装备与科学化饲养有效衔接途径。统筹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支持养殖场建设减排设施,探索氨气等恶臭气体减排路径。加快培育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畜禽粪肥科学还田利用。协同推进畜牧业减污降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主任 陈昭辉) 3.1.5. 加大特色消费牛肉产制品研发经营扶持力度,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 “中国式现代化”肉牛屠宰加工业发展路径探索时间尚短、基础薄弱、特色牛肉产制品生产加工与运营技术支撑乏力,是我国肉牛屠宰加工业绿色低碳、安全健康、高质高效、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不仅规范化、规模化肉牛屠宰加工行业处于产能利用不足、屠宰加工肉牛占比低下状态,而且热鲜牛肉、冷冻牛肉生产与酱、卤、腌、干制品、调理牛排等主体产品生产运营规范化与规模化不足、市场定位粗放,质态多样性不足、市场影响力与市场回报效益低下等问题也相当突出。“中国式现代化”肉牛屠宰加工发展还亟需基于国情、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牛肉消费,创新与集成应用中式差异化烹调冷鲜(冷却、冰鲜)牛肉生产、预调料理产品加工技术,创新集成应用传统特色热鲜、凉鲜及冷冻牛肉生产与酱、卤、腌、干制品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生产加工技术。(加工研究室主任 孙宝忠) 3.2政策研制及其完善方向 3.2.1. 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根据肉牛产业发展实际和增量提质目标,完善补贴政策、优化补贴方式、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调动和提高肉牛养殖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努力提升国内牛肉产量。 3.2.2. 加大母牛养殖扶持政策力度 母牛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然而为了追逐短期利益,“杀青弑母”现象在部分地区不断出现,严重影响肉牛产业健康发展。鉴于此,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母牛选拔、注册、补贴与淘汰宰杀制度。积极支持东北、西北、中原、南方优势产区,选择土地和草料资源丰富、土地消纳能力强、自然条件利于环保减污的地区开展母牛养殖基地建设。同时,加大“牧繁农育”战略的实施,建议在内蒙古等农牧交错带所在省份,选择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肉牛养殖大县开展基础母牛扩群提质行动,除了对县级层面进行财政补贴和政策倾斜外,对母牛养殖户(场)和龙头企业要给予补贴和奖励,保证母牛养殖的基础数量和发展积极性。 3.2.3.积极扶持中小规模养殖户的发展 建议对存量巨大的中小规模养殖户(10-100头)开展积极的普惠性扶持政策,加强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培训,提高适度规模养殖户标准化、机械化水平,提升养殖效益。鼓励各产区创建新型的“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农户的成本优势,提升肉牛产业竞争力。对主产区有特色的“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3.2.4.完善金融和保险支持政策解决资金需求大、风险高的难题 创新金融和保险产品,为生产者提供多层次、立体化、全过程的投融资服务,积极推动肉牛养殖业的扩群增量。以农业保险业务为切入点,实施“政银保担”联动支牧,鼓励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开展肉牛政策性保险和养殖圈舍、肉牛活体贷款。鼓励银行通过保险抵押开展肉牛贷款业务,对符合条件的肉牛养殖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给予贴息。创新畜牧业动产、不动产融资,开展土地经营权和畜禽圈舍产权抵押融资。 |
上一篇:2023年牛肉行业发展趋势
下一篇:从行为学角度思考奶牛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