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主要的临床表现: (1) 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其中以3-10日龄的仔猪死亡最为严重。 (2) 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整窝发病,整窝死亡。发病率100%,病死率80-100%。 (3) 发病猪呈水样腹泻。 (4) 其它阶段的猪和母猪也有发病,但发病轻微或不表现临床症状。 (5) 发病猪场疫情可持续1个月以上,死亡仔猪数千头,经济损失巨大。 3、 控制对策。 (1) 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或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对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编者注:目前的疫苗与流行毒株差异大,使用疫苗是否有效,杨教授并未讲明。另我国目前尚未批准活疫苗上市。】 (2) 产房严格卫生消毒。杨教授建议:一旦疫情发生,应果断将所有发病仔猪全部清除,将母猪转走,清空产房,并严格空栏消毒。猪场有的将就治疗病猪,结果会导致病毒在猪场持续存在,得不偿失。 (3) 发病猪场应切断病原的传播。发病后除了产房,更要注意猪场其它场所的卫生消毒。病猪粪便中存在大量病毒,可随着人员及工具的移动带入生活区。曾在猪场老板的办公室、人员的靴底检出大量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因此人员、用具的清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4) 返饲在规模化猪场不提倡。虽然返饲的措施是许多猪场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常用方法,但是杨教授不提倡在大型规模化猪场使用返饲的方法,原因是容易导致病原在猪场环境中扩散。杨教授认为,如果是一个中小型的猪场,返饲可以起到较好效果,也推荐使用。但是母猪超过2000头的规模化猪场采用返饲措施的风险较大。 (三):猪伪狂犬病 近年来伪狂犬病卷土重来,杨汉春教授感到“出乎意料”。因为他的实验室长期对我国猪群的伪狂犬感染状况进行监测。2000年以后,很少检到规模化猪场的伪狂犬野毒抗体(即gE阳性抗体,因猪场普遍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如果猪不感染野毒,则不会测出相应的gE抗体-编者注)。很多猪场已经可持续保持伪狂犬阴性状态。 但是从大约2011年开始,伪狂犬从北到南,卷土重来。伪狂犬的重新发生地图比较清楚,首先是2011年在华北,然后2012年在华中地区发生,随后2013-14年在华东、华南出现,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有伪狂犬重新发生的病例。 1、 伪狂犬病为何重新发生? 目前的研究认为,现在流行的伪狂犬毒株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抗原变异和致病性增强,导致现有疫苗不能完全保护,即所谓伪狂犬病毒的“超强毒株”出现。这种情况在国外是没有发生过的。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与其同一科的另一个疱疹病毒鸡马立克病毒(MDV)也在早年出现过“超强毒株”,伪狂犬病毒在1960年代也曾出现对猪致病性增强的现象。目前对病毒的变异机制和特性的研究还在进行之中。估计针对这种毒株的新型疫苗的研制还需要等待数年时间。 目前认为,伪狂犬的新毒株来自于华北,但具体来自于哪个猪场尚无法追溯。 2、 对于伪狂犬病,我们应当反思什么? 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伪狂犬病毒的新毒株?这需要养猪人和兽医共同反思。长时间以来,猪场一方面大量、长期使用伪狂犬疫苗,另一方面,猪场种猪群带毒,并且不实施净化,这样必然导致阳性猪场(带毒种猪)长期免疫,因免疫压力而造成病毒的变异。 杨教授强调:我们现在对猪病的认识还很肤浅,控制方法太随意、不科学,这样必然会付出代价。 |
上一篇:鸭子坦布苏病毒病与腺病毒病区别
下一篇:猪群疾病控制的6个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