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活疫苗的过度使用,导致蓝耳病的临床复杂性加剧,难以区分猪群发病是由于野毒感染所致,还是疫苗免疫所致。现在,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减毒活疫苗使用后的问题已经突显,许多猪场的蓝耳病已有“疫苗毒”所致,而非野毒感染。很多临床案例表明,滥用疫苗对猪场有害无益,而停用蓝耳病活疫苗后,猪群健康也随之得以改善。 5、 造成猪场蓝耳病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猪场存在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 (2) 猪场有多个毒株共存; (3) 从场外引入新毒株,或场内出现新的毒株;(4) 疫苗滥用。 6、 蓝耳病防制对策。应以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为重点,采取综合性的控制策略。 (1) 生物安全。 蓝耳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猪(PRRSV感染带毒猪;感染母猪所产仔猪,可能无症状但带毒)、运输工具与物品(车辆、精液、粪尿等)、人员(手、衣服、靴等)。目前还没有证实蓝耳病可经由空气远距离传播,所以不用过分担心距离较远的猪场之间的传播。但近距离传播(120m,场内传播)得以证实。因此蓝耳病的外部生物安全主要是考虑以上3个方面。 (2) 免疫管理。所谓免疫管理,即考虑蓝耳病疫苗的使用策略: a) 是否应该使用,或必须使用? b) 使用何种疫苗? c) 如何免疫? d) 使用多长时间? 杨教授认为:蓝耳病疫苗不是一个长期使用的疫苗,在疾病稳定以后,就应当及时停止免疫。 (3) 继发感染的药物控制。在蓝耳病的发生过程中,继发感染非常普遍,使用化学药物进行科学的预防保健是必要的。目前主要的继发感染细菌是副猪嗜血杆菌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4) 蓝耳病感染状态的监测。可通过监测和感染状态评估,将蓝耳病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a) 蓝耳病阴性猪场; b) 蓝耳病阳性稳定场; c) 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 d) 蓝耳病疫情发生猪场。 7、 如何科学使用蓝耳病疫苗?-蓝耳病疫苗的使用原则: (1) 蓝耳病疫苗适用于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猪场,或发生蓝耳病疫情的猪场。 (2) 应选择安全性较好的疫苗,猪场应执行个性化的免疫程序。 (3) 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活疫苗,且建议只做“一次免疫”,即不要反复免疫。 (4) 猪群稳定后,应停止使用活疫苗。 (5) 后备猪可在配种前1-3月免疫一次。 (6) 经产且抗体阳性的母猪不免疫;猪蓝耳病阴性猪场、蓝耳病阳性稳定场,不应使用蓝耳病活疫苗。 (7) 蓝耳病阴性猪场的控制策略。 |
上一篇:鸭子坦布苏病毒病与腺病毒病区别
下一篇:猪群疾病控制的6个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