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种母鸡方面 老龄母鸡精子贮存、释放,并运输精子至漏斗部能力均影响受精率,且其受精持续时间也大幅缩短。Fasenko等(1992)推测产蛋后期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可能是由于母鸡输卵管贮存精子的能力下降。老龄火鸡和肉鸡的精子贮存能力下降已被报道过,可能是由于从SST中释放精子的频率或数量增加,因而不能有效贮存精子,造成受精持续时间缩短。然而,若从SST中释放有效精子数增加,则受精率或精子穿透IPVL数量应增加,但结果与此相反。因此,母鸡输卵管精子贮存能力降低可能与精子释放过程无关,而与其本身的贮存能力有关。不论进入阴道中精子数量多少,产蛋后期母鸡在SST中可贮存的精子数量减少,从而引起受精率的降低和受精持续时间的缩短;另一方面,产蛋后期种蛋受精率降低还可能与母鸡卵子表面存在的精子受体数量减少有关。 2.2 种公鸡方面 随着公鸡周龄增加,每次射精精子数量和精液量减少,但是,精子的生理机能(精子穿透卵周层和受精能力)相对稳定,不易受周龄影响而降低。人工授精可以消除自然交配(本交)中的物理因素,包括公鸡竞争、物理伤害、公鸡体型、性欲,以及母鸡物理伤害和公鸡求爱行为反应等。许多采用种鸡本交模式的生产者期望通过采用青年公鸡替换老龄公鸡的方法来改善受精率,因青年公鸡具有更佳的精液质量、身体状况和性欲。然而,有报道表明,本交群体中替换为青年公鸡后,受精率和精子穿透IPVL数量仍然随着母鸡周龄增加而持续降低,从37~44周龄,精子穿透IPVL数量降低了39%,受精率降低了2个百分点。 3 受精率提升措施 3.1 采用精子穿透IPVL数量监测群体繁殖性能 种鸡产蛋后期精子穿透IPVL数量与周龄呈线性负相关。当建立精子穿透IPVL数量与种鸡周龄模型后,持续监测种蛋精子穿透IPVL数量,若出现异常值,则在受精率出现大幅下降前预警繁殖问题的发生。在4个群体30~50周龄的试验中,发现精子穿透IPVL数量从200降至20以下,与此对应,受精率从94%降至79%。精子穿透IPVL数量试验操作简单,与受精率指标相比,精度高、测定值分布范围广,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指标,防止群体受精率发生大幅降低。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随机选择60枚种蛋来估计整个群体的受精率水平。 3.2 确定合适的输精间隔时间和有效精子数 范静等(2019)研究了27周龄白来航、哥伦比亚洛克、芦花和洛岛红母鸡持续受精能力的品种内部变异程度和种间差异,发现不同品种母鸡持续受精能力存在差异,输精后受精率大于90%的最长持续时间分别为10、9、8 d和11 d,且品种内母鸡的持续受精能力也存在较大变异。黎丽霞等(2017)发现当194日龄农大三号种鸡人工输精精液量或精子数达到一定水平后,即使继续增加输精的精液量,受精率和持续授精时间均未提高。该研究表明,影响母鸡持续受精能力的关键因素可能是母鸡输卵管的贮存能力。因此,需根据特定鸡种和周龄,制定合适的输精间隔和人工输精有效精子数方案,达到精准、科学输精。 3.3 加强种公鸡选择 公鸡精液质量影响受精率,使用受热应激公鸡精液人工授精,精液质量和受精率显著下降,且精子穿透IPVL数量降低。同时,研究发现玫瑰冠公鸡精液质量差,受精率低。 相较于人工授精,本交条件下公鸡受精率差异可能更多来自于交配行为,而不是精液质量。本交公鸡需满足额外的生理和行为条件,受交配频率、交配时间、公鸡与某只母鸡交配次序等多个行为因素影响,尤其是公鸡在群体中所处的社会等级因素。 公鸡体型外貌与受精率有一定的相关性。红色原鸡母鸡偏好鸡冠更大的公鸡,较大的鸡冠可能预示更多的精液量、更高的雄激素水平以及更高的交配活力,且可表示公鸡健康状态良好。同时,更大的鸡冠可引起强烈的母鸡行为反应,更易促使交配行为的发生,交配频率更高,从而获得相对较高的受精率。在生产中,应加强公鸡精液质量、第二性征(鸡冠面积、相对睾丸重量、睾丸发育对称性)、性行为和身体状况(有无缺陷或物理伤害)等指标的观察和监测,培育和选留优秀种公鸡。 4 小结 蛋种鸡产蛋后期种蛋受精率的降低,主要原因可能是母鸡输卵管精子贮存能力下降。本交模式下,随着公鸡体况下降,则会进一步加剧群体受精率降低程度。因此,建议采用精子穿透IPVL数量这一指标加强产蛋后期受精率水平监测,并要制定精准、科学的输精方案以及加强种公鸡的培育和选择,以此改善现场生产中产蛋后期受精率下降的情况。 |
上一篇:为什么要引进外国白皮猪改良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