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拥有4000多万亩天然优质牧场,既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也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牦牛产业基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是当地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据统计,甘南有120多万头牦牛,约占全国总量的7.5%。 近年来,甘南州坚持通过轮牧、休牧等方式推行草畜平衡,转变牦牛产业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推动牦牛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探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生态牧业发展道路。 从“靠天放牧”到现代化养殖 在甘南州碌曲县拉仁关乡唐科村,劳尔都良种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贡保勒知正在为牦牛添加精补饲料。记者采访看到,合作社内,牛舍、育肥间和饲草料加工车间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甘南州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卫介绍,甘南牦牛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却因长期受制于传统的畜牧模式,牦牛出栏量低。 “以前牛羊越养越多,草越来越少。”贡保勒知说,传统的“靠天放牧”不仅让牦牛陷入“夏壮、秋肥、冬瘦、春死”循环,超载放牧一度导致草原退化,草畜不平衡矛盾凸显。 甘南州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之一,生态好坏关乎黄河水源保育。多年来,当地通过实施国家退牧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治理工程,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同时也不断调整改造传统畜牧业,推动促成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方式。 今年,甘南州成立了甘南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项目渠道,采取补贴方式,支持家庭牧场合作社在常年放牧的牦牛生产基地配套建设牲畜暖棚、储草棚等基础设施,鼓励合作社带动牧民探索半舍饲养殖牦牛方法。 改变传承千年的传统放牧方式并非易事。起初,很多牧民并不认可现代化养殖方式。“大多数村民世代放牧,牦牛都是满草原跑,很少圈养。”贡保勒知说。 他的合作社整合了村里牧民的草场、牦牛等生产资料,建立了越冬棚、保育舍、干草棚等设施。合作社饲养、采奶、防疫等设备齐全,能容纳上千头牦牛冬春补饲、夏秋放牧和分群养殖。同时,合作社吸纳10多名村民从事管理、放牧和饲草料加工等工作,并以固定工资、分红等方式带动牧户增收。 “半舍饲养殖对草原破坏小,还能打破牦牛集中出栏时间,实现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双赢。”王卫说,夏秋季原生态放养、春冬季舍饲养殖的方式,既能保障牦牛绿色天然的特性,也能通过现代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 抱团发展、牦牛托管,让牧民有了更多致富可能。近年来,不少牧民从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中走出来,开办起藏家乐,并兴办集体经济发展旅游业。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在甘南州牦牛乳(曲拉)交易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甘肃、西藏、四川等地牦牛乳农产品的价格、现货供求信息、仓储物流情况等。不时有运奶车运来新鲜牦牛奶。这些牛奶将进入甘南华羚集团的生产车间,通过加工处理成为各类牦牛乳产品。其中,附加值最高的产品之一是以曲拉为原料制成的牦牛乳酪蛋白。 “曲拉”源自藏语译音,是新鲜牦牛奶提取酥油后剩下来的副产品,其中富含的牦牛乳酪蛋白是生产干酪素的重要原料。干酪素是重要的食品、化工原料,海内外市场需求大。 甘肃华羚乳品集团总经理敏少华介绍,企业借助科技创新,建立了技术研发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研发合作,推动牦牛乳酪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如今,牦牛乳制品这一主打绿色原生态的高原特色产品备受城市消费者欢迎。 |
上一篇:宁夏滩羊市场及发展情况
下一篇: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活力足势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