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较高的动物疾病,其传播途径多,发病和死亡率高,在我国被列入一类动物疫病。对非洲猪瘟的及时鉴别诊断与处置,可有效地切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降低疫情发生风险,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 1、非洲猪瘟病原与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发的猪只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疾病,我国将其划归为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非洲猪瘟病毒为大型DNA病毒,成熟病毒粒子呈六面体型,直径172 ~ 223 nm,结构蛋白有28 种,病毒诱导蛋白在100 种以上。 非洲猪瘟病猪的鼻、口具有显著传播特征,此外还可通过软蜱叮咬等方式传播,潜伏期一般5 ~ 9 d。该病病程4 ~ 7 d,致死率高达95%以上,急性致死率可达100%。 2、非洲猪瘟鉴别与判定 根据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特点,非洲猪瘟可以从临床症状、组织学检查、核酸检测等多个方面进行鉴别。目前在屠宰企业以及大型规模场普遍采用的非洲猪瘟核酸检测法可以作为判定的终极手段,采用荧光PCR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病猪是否感染非洲猪瘟进行判定,还可对饲养器具、饲料、猪舍、加工车间等周边环境进行病原学监测,做到提前预防,及时消杀。 非洲猪瘟患猪宰后检疫可见,病猪淋巴结组织发生出血变化,其中腹腔淋巴结组织尤为明显,外观如同血瘤,与猪瘟等其他疾病差异较大。此外,在内脏检查时,非洲猪瘟腹腔、胸腔、心包等积液增多,多呈黄色或微红色,结肠黏膜、浆膜、肠系膜等处水肿,呈胶样浸润。血液、组织取样,实验室荧光PCR 检测呈阳性。 3、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只能预防,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养殖场、屠宰厂均应按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生产主体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防控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疫情予以封控,不造成大面积流行。 做好消杀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屠宰企业的非洲猪瘟防控,可以有效斩断非洲猪瘟传播链条。一是要把好生猪入场关。二是要常态化开展非洲猪瘟自检。非洲猪瘟核酸自检是当前较为有效的防控措施,各屠宰厂基本配备了非洲猪瘟核酸检测设备,能够满足对入场生猪、车间环境等的采样检测。 规范养殖场内饲养管理。一是坚持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具备条件的可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物理阻断疫情传播链。二是坚持自繁自养,可有效降低引入生猪传播疫情的风险。三是坚持全进全出,全进全出制度不仅可有效降低转猪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更有利于猪舍的集中统一彻底消毒,为下一批入驻生猪做好准备。四是养殖场出现疑似非洲猪瘟病猪时,不要在养殖场内进行剖检,以防疫情扩散,在做好隔离消毒后在具备生物等级的实验室进行剖检。 4、结语 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广,养殖、屠宰等防控环节多,人员、投入品等人流物流往来频繁,防控难度大,因此,检疫监督、养殖场兽医等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必须明确非洲猪瘟的鉴别方法,了解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防控措施,进而保障我国生猪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 |
上一篇:一例猪硒中毒事件的诊疗与反思
下一篇:猪场常见疾病快速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