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种养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纽带断裂,农业资源利用出现严重的错位,造成农业资源承载和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双重压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胡钰说。在她看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农业养殖污染问题。 要解决占农业污染“半壁江山”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重要路径之一。 在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氨排放总量削减5%。 农业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现状如何?又有哪些瓶颈?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专家。 畜禽养殖污染:农业源污染“半壁江山” 2020年6月8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排放量分别为1067.13万吨、141.49万吨、21.20万吨,比“一污普”分别下降了19%、48%、26%。“但仍需看到,农业源排放占总排放量‘半壁江山’的格局并未改变。”胡钰介绍,在农业源污染排放中,养殖业污染排放量几乎占据了农业源的一半以上,“尤其是农业源化学需氧量的排放中,畜禽养殖业占据了94%,因此,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乔玮告诉记者,每年约有40亿吨左右畜禽粪污产生。根据中国沼气行业“双碳”发展报告,截至2018年,生猪、肉牛、奶牛和禽类的年粪污产量分别达15亿吨、7.8亿吨、4.0亿吨和6.5亿吨。“如此巨大量的粪污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2015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式打响。原农业部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其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随后启动实施了包括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在内的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截至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胡钰说,“从整体上看,粪污综合治理有很大推进。但还需注意,粪污处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和农田土地利用相结合,实现腐殖质、养分和水资源的循环。”乔玮指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粪污进行生态安全处理和规范化利用,避免对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瓶颈在哪里? “粪污处理主要还是堆肥和厌氧处理。”乔玮介绍说,还有一种是对养殖粪水(包括废水)进行达标处理。乔玮表示,这种方式也可以用于配套土地不足,空间受限和环境承载力较差的地区。“但是这种方式成本高,运行管理也需要专业化的人员才能保障效果。开发和应用一些低成本的先进处理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瓶颈源自粪污处理链条。”乔玮指出,我国的单体养殖规模要比欧美国家的大很多,实际上粪污处理困难也更大,主要是由于后端消纳和利用还存在较大瓶颈。“当然这项工作,涉及疫病防疫、养殖安全和养殖规模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需要从环保、经济和产业发展等角度进行统筹考虑。” 另一方面,对粪污处理的生态安全控制,也应该加以重视。“比如对病原菌的控制和抗生素的控制。需加大研究力度,完善标准体系。”乔玮说。 胡钰认为,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总量约为1400万吨纯氮,相当于化学氮肥年生产量的一半。原本应该是很好的资源,却形成了污染。“种植业化肥施用强度仍远高于国际上限,这其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错放问题,形成双向污染。” “实现种养结合是破解农业源污染难题、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粪肥和有机肥存在肥效长、见效慢、有异味、养分含量不稳定、成本高、运输难等问题,加之我国种养布局空间分离、小农户种植与规模化养殖脱节等原因,种养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纽带断裂。”胡钰说。 |
上一篇:种蛋消毒:从母鸡到孵化场
下一篇:鸡舍中粉尘和气溶胶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