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 坚持产学研结合,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科研力量,围绕良种选育、疫病防控、生态养殖等内容,开展技术联合攻关,突破肉牛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南方牛都项目在建立自身研发中心的同时,与广西大学、南京农大、华南农大等大专院校紧密合作,为全县牛产业提供免费技术服务,为肉牛的养殖、病害防治、冷链加工等提供技术保障,为项目产业体系、生产体系、技术体系保驾护航。2021年南方牛都项目获评自治区农业科技产业园。 (三)坚持延链补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品质、拓营销,抓好种养、加工、销售、文旅融合等环节各项工作,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为集种养、屠宰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物流配送为一体,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推进南方牛都屠宰加工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拓展产业发展链条,2021年10月,南方牛羊批发交易市场正式开业运营,我县肉牛产业发展壮大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四)坚持粤桂协作赋能,铺就产业高效发展路。 粤桂协作开展以来,两地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在乡村产业人才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惠农带农机制建设、生产基地和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链条构建等方面深化协作,为忻城产业长足发展赋能,助力忻城人民增收致富。2020年以来,投入粤桂扶贫资金2500万元建设忻城县光大牧业澳湖肉羊全产业链项目,投入粤桂扶贫资金2900万元建设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2022年南方牛都全产业链已与茂名城投集团签订年供牛十万头战略协议,并将于今年5月开始逐步逐年实施,通过打造造血式养殖基地,今年上半年开建国家级种牛基地一个,年五千头肉牛出栏基地两个,带动全县村民及合作社种植养殖,为产业发展提供依托。 (五)坚持产业联农,不断提升惠农益农能力。 为有效发挥传统种养产业的集群效益,改变“散种散养”局面,我县以带农联农为目标,健全惠农益农政策导向,强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联合机制,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资金奖补、做好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等措施,推动农户高集中、高标准发展种养产业,大大聚合农户生产力,促进产供承载能力稳固提升,全县共有8000多户脱贫户新养殖育肥牛。2019年11月以来,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向全县60个村集体经济进行分红共计1323.66万元。 三、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起步晚,尚未全面投入运营。相关全产业链项目从2020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练江基地、牛羊交易中心已开始投产使用,但是食品冷链加工基地尚未完工,整个项目尚未全面投入运营,难以发挥效益。 (二)产业链建设重中后端,轻前端。全县高度重视中后端规模养殖场、牛羊交易场、屠宰加工厂等比较集中的产业环节建设。前端饲草产业、能繁母牛养殖等较分散的环节建设扶持严重不足。 忻城县饲草产业建设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本地饲草料来源严重不足,现有甘蔗尾叶等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收集与高效利用,出现了规模养殖场饲草资源匮乏的窘境,外调饲草导致养殖成本增加严重。 忻城县能繁母牛养殖严重不足,架子牛源严重依赖外调,部分企业出栏计划远高于企业生产和本地能获得的牛源数量。全县缺牛源、缺饲料,后端却建设了大型育肥场、交易场、屠宰场,肉牛全产业链出现倒金字塔式发展,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堪忧。 (三)专业技术人才和工作经费匮乏。一是全县农业部门和企业肉牛产业技术员短缺,技术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从事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较少,企业缺乏专业的牧场管理与技术人员;二是防疫经费不足,具体表现在乡村防疫员工资待遇低,乡村防疫员每人年工资仅为4000多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四)牛场选址、建设规划、经营模式等前期论证不足。普遍遇到基本农田、林地等土地性质问题影响牛场的规划建设,建设不合理影响生产运行,当地饲草、牛源等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 |
上一篇:黑龙江省奶牛养殖情况分析及建议
下一篇:我国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