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周批次生产方案适用于产能利用率较高的小规模的猪场。可以根据猪场的规模与饲养条件,选择合适的批次进行生产,如新建的猪场假如定好批次化生产的周期,可以直接将后备母猪分批导入,直接实现批次化生产,而连续生产的老场因为每周都有仔猪出生,则需要借助生物技术进行调整。 3.2 配套的栏舍结构与数量 不同批次化生产工艺的栏舍配套是不同的,新建场可以根据猪场采用的批次化生产来设计栏舍结构及数量(如表2所示),复产猪场及在生产场要根据现有栏舍结构及数量来确定使用哪种批次化生产,或者根据批次化生产对猪场栏舍进行必要的改造以实现配套,还需要评估改造成本即使用哪种批次化生产工艺改造成本最低。
某猪场一直执行单周批次生产,执行单周批次生产时产能在1050头,其栏舍情况如表3所示,若现在需要将该猪场转为3周批次生产,则其6个产房需整合划分为2个单元,每个单元150个产床,以配怀舍栏位共866个进行配套计算:假设需配种x头母猪,则需要栏位数:2×x/0.9+x+3×x×0.92=866,故每批次配种头数为145头,按照分娩率90%计算,每批次分娩头数为:131头;产能:145/0.9+145+3×145×0.9=968头;执行3周批最大产能为968头,产床浪费38个。
3.3 后备母猪引进 为了保证猪场繁殖母猪群始终具有良好而稳定的生产力,生产者必须按照计划淘汰病残和产能低下的母猪,及时更新补充后备母猪进入繁殖母猪群。因此,无论是本场选留还是外场引入后备母猪,均需要提前制定引种计划。 批次化生产中,猪场最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种猪群更新计划,确定所需品种和数量后,通常每3批次需要的后备母猪数量集中为一次引进,即每次引进种猪时均按照大中小,购进不同日龄和体重的后备母猪进行培育,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每批次需要的后备母猪,而且减少了猪场全年引进种猪的次数,大大降低引入疾病的风险。 |
上一篇:规模化猪场的批次化管理技术要点
下一篇: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