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提高猪群的生产管理效率。猪场批次化生产依赖于母猪的批次化繁殖,猪场批次化生产管理核心是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 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是指利用繁殖调控技术,使母猪群发情、排卵、配种和分娩同步化,根据母猪群规模按生产计划分群并分批次组织生产,是一种高效的母猪繁殖管理体系。该生产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猪群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产能增加、成本降低和生产管理便捷高效。文章着重阐述猪场主要生产阶段批次化管理要点及效果。 1、后备母猪入群管理 传统连续式生产中,后备母猪自然发情后配种入群,许多后备母猪由于不能自然发情被淘汰,其8月龄利用率仅为70%~80%或更低。在不做繁殖调控处理时,由于母猪发情阶段不同,猪场员工需要每天进行诱情、查情、配种,日常工作繁琐且效率低下,对于公猪精液的准备也缺乏计划性。对于大龄不发情后备母猪只能淘汰,极大增加了猪场非生产天数和生产成本。因此,对后备母猪进行高效利用和管理是目前规模化猪场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批次化生产管理体系中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建立至关重要。对每批次中180~200日龄未见初情期的后备猪(约占批次后备母猪总数的20%~30%)注射1000单位(IU)血促性素(PMSG),可促进其卵泡生长发育,增强后期饲喂烯丙孕素发情同步化的效果。对215日龄左右的同一批次后备母猪,统一连续18d饲喂烯丙孕素以实现性周期同步化,最后1次饲喂后40h注射1000IUPMSG促进后备母猪卵泡发育同步化,随后采用后备母猪发情促排定时输精程序,每天上、下午诱情查情,对静立发情母猪注射100μg戈那瑞林(GnRH)促进卵泡成熟排卵,间隔8~12h第1次配种,24h后第2次配种,如图1。
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以按生产计划分批次进行后备母猪引种、留种。后备母猪集中发情配种,实现流水线式操作,保障配种效率和质量,8月龄母猪入群利用率可提高到85%~95%,降低因为发情不理想导致的大日龄后备母猪淘汰数,减少每次补充后备母猪头数,缩短后备母猪的非生产天数,提高猪场后备母猪管理效率。 后备母猪的补充工作还关系到猪场的更新率和猪群胎龄结构。种猪场正常的年更新率较高,可达40%左右,应主动淘汰胎次高、生产性能差、非生产天数多的问题母猪,及时补充后备母猪入群,保持猪群合理的胎龄结构,提升猪群生产效率和生产性能。传统生产模式下,需要饲养补充实际入群数量2~3倍的后备母猪群才能保障猪群胎次合理结构、均衡生产。批次化生产中,后备母猪群仅需在补充实际入群数量上增加10%即可满足生产需求。通过控制后备母猪的数量,还能优化猪场空间和降低后备猪存栏,减少饲料浪费和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 2、经产母猪配种管理 经产母猪断奶后7d内发情率低、发情延迟、受胎率低是导致当前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成绩低和生产成本高的首要因素,据统计,多数规模场母猪断奶7d发情率介于60%~85%之间。疾病、饲料霉变、缺乏公猪刺激、二胎综合症、高温应激、哺乳期失重较多、营养不足等都会使母猪激素分泌紊乱、生殖机能下降,从而影响经产母猪发情、降低生产性能。 母猪批次化生产过程中,通过外源激素处理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实现母猪集中发情配种,提高情期受胎率。可采用经产母猪发情促排定时输精程序(见图2a)同一批次母猪集中断奶24h后,肌肉注射1000IU PMSG诱导卵泡发育启动同步化,随后每天上、下午诱情查情,静立发情的母猪注射100μg GnRH促进卵泡成熟排卵,间隔8~12h第1次配种,在24h后第2次配种,在此基础上实施母猪批次化生产。也可选用两点式查情定时输精程序(见图2b),即在肌肉注射1000IU PMSG后的72h注射100μg GnRH,间隔24h和40h两次定时输精,并在注射GnRH和第2次配种后24h分别进行查情,对发情猪进行即时输精。应用上述两个定时输精程序的,母猪断奶7d发情率可达到90%~98%。 |
上一篇:生猪批次化生产管理实践要点
下一篇: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配套资源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