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五条 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质量及安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及质量控制。 第十六条 实验室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动物防疫、信息发布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实验室提交的学术报告,发表的相关文章以及向外提供实验室研究成果中涉及动物疫情或监测阳性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十七条 实验室应当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特定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工作,对出具的检测诊断结果负责。 第十八条 未经送样单位或个人同意,实验室不得书面或口头发表任何与接收样本有关的信息,不得擅自将接收的病原微生物菌(毒、虫)种、株或者样本用于产品开发和转让。 第十九条 实验室的菌(毒、虫)种、株和样本的保藏管理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实验室所在单位是实验室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负责: (一)成立由所在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加的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实验室发展中及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为实验室承担相关职责与任务提供经费及其他必要的保障; (三)聘任实验室主任; (四)聘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五)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及生物安全管理,对实验室工作进行年度考核; (六)协助做好实验室的评估工作。 第二十一条 实验室主任应为中国公民,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1)兽医相关专业背景;(2)为本领域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具有正高级职称;(3)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4)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院士除外)。 第二十二条 实验室应当设立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其中本实验室和所在单位的专家委员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专家委员会每两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专家委员会对本实验室的发展方向、重大科研计划、年度工作和实验室管理提出建议。 第五章 评估与调整 第二十三条 农业农村部对实验室实行定期评估制度,实验室评估周期为五年。 第二十四条 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实验室评估工作指南,根据工作指南开展评估工作。 农业农村部确定并发布实验室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类。 第二十五条 评估结果为“优秀”、“良好”或“合格”的及评估结果为“基本合格”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的实验室,维持其实验室资格;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及评估结果为“基本合格”且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完成整改的实验室,取消其资格。 第二十六条 实验室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业农村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农业农村部取消其资格: (一)对特定动物疫病检测、诊断结论出现重大偏差或错误的; |
下一篇: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审查办法